“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于2010年12月启动。目前,数据库已录入神话、传说、史诗、歌谣、谚语、歇后语、谜语、民间说唱等民间文学原始资料4905本,总计8.878亿字。
民间故事是最古老的口头传承文学形式,也是当代消失得最快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样式。它一度保存在祖祖辈辈的头脑里,靠口耳相传广为流布。然而,这种传播方式在现代化的飙风面前难免不堪一击。随着生活方式和节奏的改变,随着环境的变迁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故事的传播和传承体系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首当其冲地面临被肢解蚕食乃至逐渐消亡的危机处境,难逃“人去歌息”的宿命。
木版年画抢救是以著名年画产地为核心,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用文字、照片、影像、光盘、数字综合立体动态地记录各年画产地的年画风俗、年画制作、年画精品、年画技艺、年画作坊等年画文化。
4月2日至3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等赴河南新乡,对中原文化进行考察,重点对新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状况展开调研。
木版年画抢救是以著名年画产地为核心,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用文字、照片、影像、光盘、数字综合立体动态地记录各年画产地的年画风俗、年画制作、年画精品、年画技艺、年画作坊、年画购销、年画张贴、年画俗信、年画传入等年画文化。其成果是以产地立卷共计17卷的《中国木版年画全集》。
日前,由中国民协主办的中国木版年画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河南开封举行。围绕中国木版年画的保护与发展,专家们从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经济学的角度阐释了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并就新形势下中国木版年画的发展之路、传承保护与资源转型,以及产业开发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致力于用文字、录音、录像、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对传统村落进行抢救,记录典型村落各方面的原生态信息。作为其成果的《中国传统村落图典》将以记录国家评定的传统村落所有信息的鸿篇巨制,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科学依据。
传统村落保护是当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社会性课题之一。
中国民间剪纸集成》以重要剪纸产地为单位立卷,采用文字、摄影、摄像的方式,完整地记录各地遗存的剪纸艺术成果以及剪纸创作、传播、张贴的全过程,也揭示各地民间剪纸的形成和发展脉络及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
唐卡文化档案项目以藏区各主要唐卡产地单独立卷,运用多科学手段,通过普查和成果出版对我国唐卡文化的历史变革、地域民俗、文化现状、艺术特征以及相关传说等文化信息进行全面、真实、详细的记录、整理和描述。
传承人是指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很好地掌握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从而使民俗文化得以传递的人。他们是民俗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以超人的才智贮存着不同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技艺。
民俗文化记忆是民众所创造的文化印迹,不仅包括宗教、仪式、信仰等严肃的文化,民众的娱乐文化也是其题中之义,例如乞巧、竞渡等节日活动,以及各民族、各地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