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作用充分凸显。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关心和推动文化发展,对中华文明永续发展做出历史阐释,对中华文化自信自强提出深刻论断,对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做出重要部署,体现了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深邃思考和长远谋划。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与以往相比,这次会议的名称增加了“文化”二字。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2024年3月22日晚,中国民协第十届主席团第四次会议在广东省江门市召开。会上,各位主席团成员认真交流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思考和感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切实联系民间文艺事业发展实际,以广阔的文明视野、坚实的历史使命、科学的方法体系为指导,共同探讨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民间文艺事业的新发展。
潘鲁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足迹,践行新时代民间文艺的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做出170余次指示批示,亲自调研考察100多处历史文化遗产。总书记的文化足迹,关切有形的文化之“物”与无形的文化之“理”,关注文化之“人”与内在经验、思想、价值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普遍而深刻的意义。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导和推动下,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家底逐步摸清,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深入实施,文艺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了谁”“依靠谁”“由谁评判”这一核心问题,蕴含着深厚的人民性;深刻阐明了文化发展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精准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法论。
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新征程上,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民间文艺事业发展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要进一步加强传统民间文艺的抢救保护,留住文化的根脉;要进一步深化民间文艺的阐释研究,持续构建中国民间文艺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要进一步开展创新转化,实现中国民间文艺的时代意义与发展使命;要进一步加强传承传播交流,使民间文艺成为最鲜明的情感纽带。
邱运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光大民间文艺优秀传统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他系统提出的文明论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深刻逻辑关系。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在这篇被媒体称为“文明宣言”的演讲里,习近平总书记对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以及各民族文明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提出了具体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提出了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理念,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提出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提出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倡导的全球治理观,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出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思想,传达出对各国各区域文明叙述的中国立场。这一立场的根基就是充分尊重各国各区域文明发展的历史和道路,充分尊重各国各区域文明自我表达的权利,充分传达出了中国对世界各国各区域文明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善意。中国民协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团结联络广大民间文艺家的桥梁和纽带,要更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文明论述,把民间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传承发扬光大!
万建中:在民间文艺工作中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中,“人民性”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明确了文艺事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实践准则依规。民间文艺植根于广袤的底层社会,产生、流传于民众当中,其所禀赋的人民性是与生俱来的。因此,从民间文艺学的角度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人民性”,同样可以进入到主体论建构的体系当中,为“人民性”的阐释提供特有的民间话语和民间立场。
民间文艺的人民主体既是既定的,也是全方位的,表现为人民创作、人民传播和人民享受。民间文学调查和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区域内广大人民的口头文艺活动,它是以口头演述的方式存在的。口头文学属于人民自己的知识和意识形态,是人民对于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抒发。既然民间文艺具有鲜明的人民属性,是我国各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弘扬和发展民间文艺就成为民间文艺工作者神圣职责。这样一种神圣而又纯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民间文艺的根基在民间、在田野,田野永远是民间生产和传承自己文艺的土壤。只有在民间生活中不断感受民间文艺的实际,才能不断为发掘、整理、利用和发展民间文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李丽娜:坚持守正创新是民间文艺工作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贯通理论与实践,统筹国际与国内,连接历史与未来,涵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方面面,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指明了做好民间文艺工作就是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基所系、活力所在。守正就是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创新就是勇于探索、开辟新境。守正创新,向上可以推升文化自信的高度,向下可以拓宽开放包容的广度,这是中华文化的鲜明基因,是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繁荣发展民间文艺事业的必由之路,是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驱动力。
杭间: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 与时俱进发展民间文艺
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推动文化的现代转化,对民协工作的指导尤为重要。因此,从民协的角度推动民间文艺的发展,重在与时俱进。
坚持民间文艺的发展立场,是老一辈民协人的初心。老一辈文学艺术界中,很多著名大家都投身于民族民间文艺的收集整理研究,他们从劳动人民的艺术创作中,发现质朴健康的审美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如果不着眼于时代的发展,以开放的心态去从事田野调查,势必会僵化民间文艺的鲜活性、生动性和深刻价值,即使皇皇巨卷,也可能徒有其表。民间工艺、戏剧表演等也是如此。“山花奖”的意义在于“山花烂漫”,我们要强烈支持那些来自民间的质朴创作,选择最能反映时代生活文化创造的作品。
作为重要人民团体的民协工作,应该与文旅部门的非遗保护、工信部门的工美产业发展有所区别。民协应该重视民间文艺的创作引导,通过田野调查、学术研究、理论评论,推动当代民间文艺各类形式的发展。文艺的人民性,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核心所在,选择那些强烈关注现实变革,讴歌新时代人民生活的作品,不仅是民间文艺的立身之本,也是民间文艺的价值所在。民间文艺源于生活,如何在当代呈现高于生活的新作品,许多网络作品、流行语汇和新的民间文学,已经展开生动的实践。民间文艺正打破习惯上的“民间”的界限,而在主流阅读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应该面对它欢迎它。
郭崇林:传承民间文艺优秀基因 助推现代文明发展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的阐释,指明了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体现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坚定了我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民间文艺事业进一步开阔发展视野、提升文化高度、践行历史使命意义重大,必将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抢救与保护到体验式传播,促使民间文艺从研究与整理到创造性转化,促使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从现代化转型到创新性发展,也为我们民间文艺工作者担当新时代文化使命、引领社会主义新文化自信自强指明了方向。
民间文艺工作者应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学习理解,进一步围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应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总结好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不断增强各民族群众的中华文化共同体认同,围绕民间文艺事业的传承发展、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精品打造,社会服务、文化引领,实现新的突破,谱写当代中国特色现代化中华民族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索南多杰: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抓好落实大系出版工程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台洞库考察时强调:“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这是我们做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编纂出版工作的根本遵循,要倍加珍惜善加利用。在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和青海省文联党组、主席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青海省民协通过翻译、整理和编纂地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于2022年正式出版2卷《大系·史诗·青海卷·格萨尔分卷》,2023年出版《大系·歌谣·青海卷》,年内有望出版《大系·俗语·青海卷(一)》和《大系·歌谣·青海卷·花儿分卷》。《大系·故事·青海卷》已上报中国民协相关专家终审,《大系·俗语·青海卷(二)》和《大系·神话·青藏卷》已通过省级初审并报中国民协。《大系·传说·青海卷》《大系·谚语·青海卷》和《大系·史诗·青海卷·格萨尔分卷(四》均已完成70%,2025年可以送审。
此外,《中国民间工艺集成·青海卷》完成初稿,这是中国民协主抓的《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子项目。我们担负着“盛世修文”的使命任务,就要修好、修全,修成传世经典。
郑土有:习近平文化思想源于实践,是文化工作实践的科学指导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和地方三十多年工作实践的体悟,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是新时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所提出的高瞻远瞩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同时,他又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问题,“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全面、辩证的体系,是新时代站在全球视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所作出的精辟论断。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的论述,尤其是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对于我们这些从事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人来说,不仅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鞭策。特别是如何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基因”为当代社会建设服务,需要我们文化工作者不懈努力。
林继富: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非遗参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把握和科学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的重要论述,对于全面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十分重要。
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非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非遗保护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传承各族人民生活传统,充分展示出中华民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使命担当,彰显了非遗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过程中迸发的传统力量、基因赓续和创新动能。
习近平文化思想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治国理政和新时代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非遗是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社会治理经验、道德秩序和教化思想的文化基因,表明非遗拥有永久持续生命力。非遗在创新转化中传递时代精神、彰显时代价值,融入时代发展而获得新的生命力。非遗蕴含的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资源价值在现代各民族生活中得到系统性保护传承,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因此,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过程中,要挖掘非遗多重价值,要让非遗活起来,发挥非遗活态传承的优势,从非遗源远流长的连续性中认识中华文明凝聚而成的文化共同体,采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方式,使非遗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得到有效传承,中华民族形象实现丰富展示。
李豫闽:体悟文化的人民性: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理解生活、理解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的文艺繁荣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遵循。
总书记指出,大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彰显中华民族的文明创造能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
以总书记文化思想为引领,践行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题为“绘画图像志——李豫闽油画作品展”于2024年1月25日至2月25日在深圳美术馆展出,展览期间吸引超过20万观众,超过20家纸媒和网络媒体报道。展览之所以引起关注,主要是作者从区域历史文化着眼,表现发生于闽粤台及香港地区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了被主流历史叙述遗漏的细节,那些被遮蔽、被忽略的民俗事象,用图像还原历史,用绘画印证历史,受到公众欢迎。
我深深体会到艺术创作某种意义上讲是个体行为,创作主体运用艺术语言表达思想观念的方式,实践证明,精品力作的产生,先决条件离不开主体对生活的观察与领悟。艺术创造只有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才能理解生活、理解人民,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赵世瑜: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高度重视,并做出重要指示:“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习近平总书记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关心和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所谓历史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记忆遗产。长期以来,国家各职能部门分别出台政策、制订规划、建立机构、设立项目,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保护和利用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职责分工、专业特点等原因,往往缺乏统筹安排,各行其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重复劳动、资金浪费,特别是导致将特定区位本来是一个整体的文化系统割裂开来的结果。比如一个传统村落,文物、古建部门专注于建筑、古物,文化部门侧重口述和展演传统,博物、图书、档案部门侧重文献,各自搜集资料,忽略其他,形成不同知识系统之间的藩篱,脱离了生活世界的原生态。
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要求,对中国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做出全面、整体、综合的认知,应该在文化旅游、自然资源、农村农业、城乡建设、民政等相关机构间建立协调机制,在研究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中倡导多学科协同合作攻关的工作模式。
安德明: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新时代民间文艺工作新发展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两个结合”,坚持开放包容、守正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这些关键性观点,为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内在属性与价值、理解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意义和路径指明了方向,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赓续民族血脉、坚持中国道路、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发展新时代的民间文艺事业,尤其提供了具有创新意义的方法论。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始终贯穿着突出的系统观念,强调从整体、联系、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文化,解决与文化相关的问题。这种观念,对文化工作者而言,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能引领相关工作者更好地处理实践与理论、本土与世界、历史与现实等等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当前的民间文艺工作,它尤其能够起到促进这项事业全面繁荣的作用。特别是针对当前人文研究各学科之间壁垒分明的弊端及其危害,它能够增强进一步发展和推广以整体、融合、比较为特征的新时代大文化、大文艺观的动力和决心,引领研究者更加准确、全面地认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文艺实践及其多样性,以及实践主体的多元性,进而促成基于广泛主体间性的相互理解,最终有助于推动文艺创作与文艺研究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并结合时代需要不断获得勃勃生机。
韦苏文:坚持文化自信 不断传承创新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典范,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品质和开放特征展现出特有的穿透力和感召力,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间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
民间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从内容到形式最具民族特点、民族风格、民族精神的文化样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发展。民间文化里有老百姓的亲情、道德、审美和家国情怀,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挖掘和阐述其价值内涵,并结合新的时代加以继承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引领和民间文化智慧。
民间文化是人民的创造。作为多民族国家,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是我们的优势。如何将这一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更好地为当今社会服务,创新是唯一出路。只有创新才能使它更好地融汇到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去,才能在传承中出彩,在传承中展现生机,才能不断推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我们要勇于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民间艺术节、“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传统村落保护等为抓手,把文化自信作为推动民间文化繁荣发展的落脚点,努力培养德艺双馨的民间文艺工作者队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人类命运共有精神家园做出贡献。
吴元新
现代文明建设依靠文化引导,中华民族赓续需以文化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多次强调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多次提出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引前进方向。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过程中,作为一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这些年来,我结合多年传承保护民间文艺的经验,带领蓝印花布的“元新蓝”团队,坚持做好收藏、保护、研究、创新系列的工作,抢救了一批又一批流失在民间的古旧印染实物遗存,完成了国家重点图书《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南通卷》等数十部专著,主持国家艺术学重点课题。今年,我将带领团队继续推进蓝印花布的收藏研究工作,做好民间文艺的培训教育;带领传承人团队,出版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十四五”部委级规划教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纺织技艺研究书系·手工印染技艺》;此外,今年我还将带领南通大学非遗研究院的蓝印花布团队,继续做好蓝印花布的传承创新工作,为蓝印花布真正融入当代生活而努力,为非遗项目的发展和传承添砖加瓦。
伊和白乙拉
文化,关乎国运。中华民族赓续需以思想文化为依托,文化强,则民族兴盛,国家昌盛。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文化理论方面的重大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气象一新、格局一新。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赋予新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推陈出新,既明确要植根中华文化沃土汲取文艺工作智慧,又强调以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文明基因,在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中赋予了文艺工作新的时代内涵。这一思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是新时代进一步推动民间文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习近平文化思想凝结着新时代党领导文化文艺工作的经验智慧,既明确了新时代文艺建设的路线,又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提供了思路,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文艺新篇章提供了重要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