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至7月4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承办的全国民间文艺策展人研修班在中国美术学院举办。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的60名民间文艺策展人参加培训。
6月30日上午,研修班举行开班仪式,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余旭红,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李倩出席。杨守卫、余旭红分别致辞,李倩主持开班式并作开班动员。
李倩表示,优秀的民间文艺策展不是简单器物的罗列,而是深具匠心的文化叙事工程,民间文艺策展人肩负着“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火起来”的时代使命。希望各位学员能深扎田野沃土、筑牢“根与魂”,提升专业能力、磨砺“技与艺”,勇立时代潮头、恪守“德与责”,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民间文艺展览,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研修班旨在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情怀深厚的专业化民间文艺策展人才队伍。培训期间,7位业界专家、知名学者以深厚的学养与前瞻的洞察,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知识盛宴。
潘鲁生作了《民间文艺的现代传承与发展》主旨报告,探讨了民间文艺的转型与国家民族同步伐、共呼吸的历史进程,提出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中,在民间文艺的传承与发展中,书写时代的美好篇章。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鲍鹏山以《中国人的人性》为题,梳理了孔孟思想中的人性善理论及其对中国人道德观念的影响,展示了儒家思想在塑造社会道德体系方面的重要作用。浙江省委党校社会文化学教研部主任林晓珊作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辅导讲座,学员们集体学习和领会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意蕴与实践要求,为未来以展览展现时代风貌指明了精神航标。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研究所所长、特聘教授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中国民协副主席、浙江省民协主席、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杭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郭艺分别带来《民间美术与当代社会生活》《新时代民间文艺新发展及策展实践》《我在民艺馆做展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主题讲座,内容涵盖了民间美术的学理脉络、民间文艺的当代挑战、策展理念的学术前沿、展览叙事的多维表达以及策展实践的宝贵经验等,直指当前民间文艺策展实践中的难点与关键点,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启发了学员如何以更宏阔的视野、更深刻的思考去理解民间文艺在当代的价值与表达,为策展实践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撑。
本次研修采用“理论+实践”的双轨教学模式,在紧凑的理论学习之余,研修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和研修环节。学员们探访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国际设计博物馆、民艺博物馆和浙江省非遗馆四大专业场馆,不仅观摩了高水平的展览陈列,更在专业讲解中学习到了策展背后的文化逻辑和设计思维。
此外,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了“中国民间织物”主题展览的方案设计与展示。从立意构思的激烈碰撞,到展览结构的精心搭建,再到视觉呈现与叙事逻辑的反复推敲,直至最终的精彩汇报,大家昼夜研讨、反复打磨,每个环节都凝聚着集体的心血与创造力。一组学员王思琪、二组学员黄琦珺、三组学员胡悦和四组学员崔凯敏分别作方案展示与汇报。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副馆长金晓依对各组方案逐一点评,她表示,各组方案主题鲜明、视角独特、构思新颖,既有对深厚传统的深情回望,也有面向未来的大胆探索;既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思考,也展现了可贵的创新锐气。
在7月4日举办的研修班结业仪式上,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副主任白鹤、浙江省民协副主席郑蓉、浙江省民协秘书长徐新共同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来自福建的张滢、来自北京的郭蔓蔓、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龚霞和来自黑龙江的赵同华作为学员代表在结业式上分享了各自的学习体会。他们表示,本次研修班课程内容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深化了对民间文艺策展的理解与认识,激发了创新灵感,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策划出更多根植传统、面向大众、富有活力的优秀展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