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撰出版工作推进会在青岛举行

   刊发时间:2024-07-05  

为切实推进全国《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撰出版进度,推动该项工作走深、走实,6月30日,《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撰出版工作推进会在青岛出版集团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青岛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庆鹏,青岛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李海涛、副总经理王东华、副总编辑钦林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论研究处四级调研员、集成专项工作负责人张朔,以及来自全国24个地区的分卷主编、各省民协负责同志、各分卷责任编辑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侯仰军主持。

 

潘鲁生对《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的项目背景和编纂定位做出了分析和强调,对七年来的工作情况和主要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集成》的编纂队伍提出了要求和期待,对《集成》的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

 

潘鲁生指出,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国民协立足学术传统,组织实施“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启动出版工程《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纂工作。2016年10月《集成》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018年纳入国家“十三五”重大出版工程项目,肩负填补“十大集成”中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纂空白的历史文化使命,其编纂定位为:以省区市为单位,以“集成”形式,客观、科学、系统辑录我国民间工艺历史、文献、知识、思想、文化、技艺、人物等信息,出版一套中国乡土生活的民间工艺集成,建立我国民族民间工艺学术档案库,保留民间工艺文化基因,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工艺振兴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

 

潘鲁生强调,学术立会是中国民协的优良传统。《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的编纂出版是对民协成立即倡导的“广泛地收集我国现在及过去的一切民间文艺资料,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和研究”的具体践行,是对“全面收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的民间文艺人文理念、科学方法、发展路径的深入探索。《中国民间工艺集成》贯穿始终的历史观、文化观、生活观充分体现了中国民间工艺的特点和意义,其目的是对长期处于自发和散佚状态的民间工艺进行系统辑录和整理,以图、史、人、物互证,铺陈民间工艺发展脉络,展现民间工艺发展的关键节点、核心要素、关联条件、基本态势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研究、传承和传播价值。

 

潘鲁生指出,各分卷编纂出版工作的现实进展,是各地区主编责任担当和工作水平的体现。各分卷主编要提高学术站位,带领团队切实扛起责任。《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的组织编纂要正确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立足田野扎实推进,通过深入细致开展民间工艺调研,准确系统掌握当地民间文艺特色、资源分布,抓住内容重点,把握编纂细节,做出地域特色。《编纂体例》是《集成》这一文献编纂工作的标准性、程序性、操作性、指导性文件,各分卷负责人、编纂人员及编辑出版人员要始终统一认识、统一规范、统一编辑,严格按照体例梳理民间工艺发展脉络,把握客观性、系统性、科学性,突出历史观、文化观、生活观。筑牢意识形态责任,强化版权意识,按照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出版基金要求,遵守学术规范和出版规则要求。《集成》办公室、出版社、审稿(图)专家、各地民协、各分卷主编等要明确职责,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工作机制压实责任。各地区要重新梳理编纂队伍,签署责任书,做好进度表,高质量做好编纂出版工作。

 

贾庆鹏表示,民间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民族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情感。《中国民间工艺集成》成功填补了我国在民间工艺集成编纂方面的空白,将在文化传承、民间工艺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各位专家学者齐聚青岛,共同推进《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撰出版工作,是民间工艺传承与发展的一次重要行动,不仅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回顾,更为下一步传承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编纂中,许多专家学者不辞辛劳,深入民间,搜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和数据,许多工艺大师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为出版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期待在这次推进会上听到更多传统与创新的碰撞,相信通过各与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打造出一部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的民间工艺集成著作。让这部著作成为传承民间工艺的重要载体,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民间工艺的独特魅力。

 

侯仰军对《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的总体编纂工作做了情况介绍。对自2016年中国民协组织启动“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至今,《集成》的协议签署、编纂进度、出版情况,以及编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就专家审读和编校出版中的相关问题做出了强调。建议各卷责编要每周汇报项目进度,对稿件的修改提出建议,各地区要提高返稿效率,一些省区秘书长或负责人要在编委会任职。中国民协将大力推进编纂出版工作,争取今年出版10卷。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原副院长、工艺美术研究所原所长孙建君对《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的审读工作流程、审读工作时间流程、审读工作小组人员名单、编审工作情况进行了审读工作汇报,结合审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对《编纂体例》中的具体要求做了逐一强调。

 

青岛出版集团总编辑助理、文化艺术中心总编辑申尧提出:编辑的职责是依据编辑学,对作者创作的内容进行润色提升。建议建立健全稿件前期审核机制,在稿件送达出版社之前达到“齐清定”标准;建议编辑与主编团队建立高效沟通的渠道,《集成》项目高端、精深、专业,编纂标准高,难度大,希望各分卷主编对责编指出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吴光荣以《浙江卷》为例,对于如何正确认知“民艺”概念,完整解读《编纂体例》,有效发动各级民协提供资料,深入开展田野调查,广泛搜集图片资料,规范撰写图注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向与会者进行了深入细致讲解。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山东省民协主席、《山东卷》主编赵屹以丰富直观的范例和系统深入的理论指导,对《山东卷》“工艺综述”“作品图录”“技艺记述”“艺人传略”“工艺思想”“专题研究”等部分的编写原则、策划思路、实践方法等一系列宝贵经验进行了全面分享,为全国《集成》的编纂给出了经典示范。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澳门卷》主编郑巨欣结合《澳门卷》的编纂工作进展,提出在《集成》的编纂中主编不仅要有任务观念,还要有责任意识。任务观念是对时间的把控,责任意识是对质量的把控。主编不仅是“运动员”,更是“教练员”。

 

下午的研讨由侯仰军、钦林威、申尧、张朔主持,吉林省民协名誉主席、《吉林卷》主编曹保明,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协副主席、秘书长、《宁夏卷》主编徐娟梅,甘肃省民协副主席、《甘肃卷》主编牛乐,河北省民协副主席、《河北卷》主编刘立军,江西省民协副秘书长徐菲、《江西卷》执行主编陶晓俊、执行副主编黄清喜,辽宁省民协秘书长杨东乐,湖南省民协副秘书长吕学品,云南省副秘书长王春玉,《湖北卷》主编商世民,《天津卷》主编姜彦文,《青海卷》主编陕锦风、副主编马延孝,《黑龙江卷》主编王雨晨,《新疆卷》主编裴明,《山西卷》主编臧云翔,《广西卷》主编万辅彬,《福建卷》主编邬臻浩,《海南卷》执行主编杨卫平,《上海卷》副主编严仕华,《四川卷》副主编毕琪,《陕西卷》主编助理王博扬,《内蒙古卷》主编助理李心洁,《北京卷》编委会成员邰高娣,《集成》编务统筹解盛杰,助理编辑王艺睿,《江苏卷》责任编辑董建国,《天津卷》责任编辑刘倩,《上海卷》责任编辑刘强,《吉林卷》责任编辑袁忠芍,《河南卷》责任编辑刘伟学,《湖南卷》责任编辑张凯歌,《四川卷》责任编辑齐瑞杰,《内蒙古卷》责任编辑时雨,《广东卷》责任编辑徐鑫,《重庆卷》责任编辑刘媛等有关同志对各地区《集成》的编纂进展和主要问题进行了情况介绍,围绕在全国加强《集成》工作统筹协调;在各省建立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明确《集成》收录时限、收录标准、收录对象;深入田野获取地域性、民间性、传世性资料;在符合《编纂体例》标准与体现地方资源特色中达到平衡;在文体、语言、风格及文字、数字、图片、图标等方面遵照《体例》要求;强化版权意识,在文献选用和使用中遵守相关规定,把握正确范围、合理尺度,组建专业拍摄团队,提升选用图片清晰度、环境洁净感、美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交流。本次会议是近年来首次动员全国《集成》编撰人员参与的会议,与会者表示此次会议进一步增强了做好《集成》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化了对于《编纂体例》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编纂的方向和重点,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将有力推动编纂出版工作的落实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