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壶里的文化密码

刊发时间:2018-10-12

铁壶,发明于汉代下邳国。

它是以生铁为原材料,用传统铸造工艺与多种手工技术打磨工序制作而成。铁壶既是古人烧水煮饭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古代达官贵人煮茶的专用器具。

1975年,在江苏省睢宁县姚集镇蛟龙山刘楼汉墓群1号墓出土了一只我国早期的原创铁壶,其铭文称之提梁熏壶,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西汉时期中原地区农耕文化繁荣,下邳先民在制造铁质犁铧耕地时,也创造和传承了铁壶烧水煮饭的先进生活方式。但铁壶真正成为实用器具和汉文化产品则是在隋唐时期兴盛起来的。在前人的普及广泛使用中,提梁熏壶造型也在不断得到创新改进,出现由原始敞口到缩口加盖等形制的演进。隋唐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活跃期和频密期,提梁熏壶壶工艺也传到了日本,被日本人称为“大唐铁壶”。

如今,日本铁壶的器形、纹理仍保留着明显的隋唐文化印痕。以至于很多中国人去日本旅游,都会高价购买日本铁壶作为纪念品。

从前,匠人的打铁炉上总有个能伸能缩的铁杆。打铁间隙,铁杆会放下来,铁匠们就在其挂钩上悬把铁壶,利用炉内余火烧壶热水。2017年11月上旬,徐州工艺美术名家马小林在传统基础上赋予现代创意和人文理念,精心打磨出一组铁壶铁工艺作品,并带到了首届塔什干国际装饰艺术节的现场,受到了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意大利等国艺术家以及广大观众的极大兴趣。一鼎烧炭炉上方挂着一个伸缩杆,并装饰3个铁艺小猴子,猴子们头朝下,首尾相连,组成猴子捞月的经典造型,杆下方的铁钩上挂着一个造型精美、颜色古朴、纹饰考究的铁壶。马小林通过“猴子探月”的故事,阐释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之美的认识、了解和创作经验表达。

马小林过去从事绘画和雕塑。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日本铁壶,并对其“匠人气质”大为赞赏和惊叹。于是,马小林与他的合作者们就凭着一股子热情投怀送抱,四处搜集资料和原材料。在花了半年多时间攻克失蜡法的铁水铸造技艺等难题后,马小林做出了自己的铁壶.

之后,马小林携带着自己的得意作品东渡日本交流。日本同行看了赞不绝口,并批量订购还贴上他们的商标,作为日本产品售卖。但马小林坚持认为铁壶根植于中国文化,必须要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深耕细作才有出路。他另辟蹊径,将徐州汉画像石、汉玉图案、古代官补,各种物件上的乳丁纹、回纹图案,以及古代文人诗词等移植熔铸到壶器上,注入更多的中国元素和人文气息。如此,马氏铁壶在复活中国传统文化的造型美学风范与精神气度上可谓刚柔并济,熔古烁金。

马氏手工铁壶,既有传统的精湛技艺,又具现代意识。用其煮水泡茶,补铁效果佳,保温性能好,坚固耐用,日久弥新,同时体现居室装饰之美,生活品质之美。

 

作者:王锦强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