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走进河南荥阳:“嫘祖故里”话桑麻

刊发时间:2017-11-29

河南省荥阳市是传说中中国丝绸发源地,是古老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民间传说中发明并传播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的黄帝元妃嫘祖就长期生活在荥阳。国家文保单位荥阳青台遗址曾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距今5000多年前的丝绸织品,为黄帝和嫘祖“育蚕、取丝、造机杼作衣”的传说提供了实物佐证,这里还蕴藏着丰富的嫘祖神话传说。2013年荥阳市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嫘祖文化之乡”。2016年荥阳市又被中国民协列入“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实施项目调查地,为荥阳市融入“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推波助澜。近年来,荥阳市在民间文化建设方面,特别是在建设“丝绸之源——嫘祖文化传承基地”工程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并开通了“中国•荥阳嫘祖文化之乡”网站,组建了“荥阳•中国嫘祖文化传承学会”和“嫘祖文化研究学会”,编辑出版嫘祖文化传承丛书——《嫘祖故里方山桑梓峪》《先蚕氏嫘祖的传说》;拓宽嫘祖文化宣传渠道,借助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制作《走进嫘祖故里》专题片,以电视专题和戏剧《嫘祖》等形式展现嫘祖真善美的风貌,并围绕嫘祖文化研究,大力弘扬贤孝文化。

11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民协主席程建君,中国民协研究资料部主任王锦强,中央党校文史部副主任、教授范玉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连山等17人组成的“一带一路”“丝绸之源”嫘祖文化调研组,先后到荥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织机洞遗址,嫘祖文化传承基地环翠峪嫘祖圣母祠、嫘祖广场、圣母池以及桑梓峪等地进行丝绸文化和嫘祖文化调研。

在11月24日举行的“一带一路”“丝绸之源”嫘祖文化调研座谈会上,专家们对如何挖掘丝绸文化、嫘祖文化,扩大影响力,服务于“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建言献策。

张宏伟指出,荥阳坚持把弘扬传承嫘祖文化作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抓手,并连续三年举办了“荥阳•中国嫘祖文化节”,为荥阳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张宏伟希望在推动嫘祖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突出嫘祖文化教化人心的作用,不断做大做强嫘祖文化产业,努力提高嫘祖文化研究传播推广水平,把荥阳嫘祖文化的品牌立得牢、叫得响、擦得亮。

范玉刚认为,深入开展对嫘祖文化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澄清和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追溯到文明源头和高地,对讲好丝绸之路中国故事具有极大的拓展空间。他指出,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国家主流文化,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融入到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成为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安顿我们的信仰、情感和心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的价值指向。所以,我们在丝路文化建设上,要有大视野、大文化观、大文明观。

陈连山认为,如何认识嫘祖文化的核心价值,丝绸在现存的天然织造物里质量是最好的,它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物质产品,更是人类神圣性的重要标志。嫘祖是传说中的人物,后人因其蚕桑施化、教民衣服、丝绸济世、德泽子孙的伟大功绩而敬仰她,并视其为神灵崇拜、祭祀。嫘祖神话是人的神圣化的卓越体现。

孟宪明希望把丝绸文化、嫘祖文化做细、做精、做出品位,比如对汉字“缯”“缦”等探源,看其是否与丝绸和荥阳有关。

程玉艳说道,嫘祖文化的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女性是半边天”,我国社会各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女性,可以在环翠峪景区嫘祖广场等场所,通过一定形式来展现部分杰出女性的先进事迹,使嫘祖文化具有现代性,丰富嫘祖文化内涵。

河南省民协顾问乔台山认为,可以在荥阳发展人工养蚕、手工制衣,这是极为珍贵的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

魏敏指出,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打造嫘祖文化产业链,使嫘祖文化从一个流传于大山深处及田间地头的传说概念转化为一种立体的存在,使为嫘祖文化的传承留下标志性的景象,把文化传承转化为经济发展。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