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新时代意义

刊发时间:2017-11-29 作者:潘鲁生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文艺思想在新时代的重大意义,以习近平文艺思想为文艺工作的重要遵循,做到深入领会,深刻把握,深入工作实际,做好贯彻和落实。

习近平文艺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文艺观、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是繁荣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行动纲领和思想指南。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一直是个世界性的命题。对我国来说,近一百多年来,传统文化不同程度地遭遇了“认同危机”。如何做到有坚守、有传承、有创新、有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华文化和文艺的繁荣,也关系到每一个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全面阐释了文化的发展方略;从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贡献的意义上,提出了我国文化的发展目标;从近现代以来民族文化所面临的现实出发,提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文化自信的基础、文艺创作的方向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法论;更从关怀民生、关心民情、关切民间生活的意义上,提出了乡愁文化理论、乡村文明思想和乡村振兴战略;从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出发,强化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导向,树立了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前进方向;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文艺思想

坚定了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有力地破解了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文化自信不足、文化水土流失、文化传承与发展等一系列瓶颈问题;在物质文明发展、经济振兴的过程中,战略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发展方略,指导我们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坚实的生活基础,去开展文艺工作。这些年,在民间文艺调研中,我们尤其深刻地感受到,许多优秀的民间艺人最执着的信念就是让自己的本事能传下去、发扬好、不断线。从根本上说,这就是心底最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刻认识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伟大时代意义,我们要在基层民间文艺工作中做好贯彻和落实。首要的是团结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使文化自信成为民间文艺发展的底气、动力、使命和责任。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对于民间文艺来说,固然有许多冲击和挑战,心底的自信就是一种执着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深刻领会,积极贯彻,包括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到民间文艺工作一线,进一步团结鼓舞民间文艺家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服务面向国民教育,深化文化自信的教育基础;进一步对民间文艺“人民性”深度解读,明确中国民间文艺创作应该葆有的作品样式、应该拥有的健康养分以及传承发展应该具备的文化土壤,夯实“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的民间文艺基础。

习近平文艺思想

引领乡村文明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是关怀生产生活、关注文明文化、关切民族命运意义上的发展战略,不仅将有力地指导解决“三农”问题,也是在乡村衰退这一全球共同的挑战中,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中国方案,守护中华民族的乡村文明之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乡村的文化意义,强有力地扭转了单纯以经济标准判断乡村价值的认识,对乡村文明的传承、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护,发挥了及时而长远的作用。落实习近平文艺思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要从民间文艺的乡村基础、乡村主体、乡村发展作用出发,积极开展工作:要进一步组织开展“民间文艺之乡”建设,使民间文艺的传承与乡土道德建设相互促进;要进一步丰富民间文艺活动,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共同守护文化乡愁;要进一步为“精准扶贫”做好服务,使乡土手艺成为文化致富的一条路子,实现“文化扶贫”、文化富民;要进一步以民间文艺为纽带,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是激发内在活力,培育和发展内生动力,不仅包括物质上的脱贫致富、生活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的改良与提升,更有内在凝聚力、创造力的壮大和提升。乡村振兴涉及历史记忆、文化认同、情感归属和经过历史积淀的文化创造基础,将实现对乡村文化资源的再认识再发展,实现文明再生产,从而实现振兴。落实习近平文艺思想,我们要从民间文艺的乡村基础、乡村主体、乡村发展作用出发积极开展工作。具体要守护好文化乡愁,加强民间文艺之乡建设;开展“中国梦”主题文艺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手艺农村”,开展文化扶贫;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明思想、乡愁理论以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作为民间文艺工作的指导精神,做好贯彻和落实。

习近平文艺思想

赋予民间文艺家的重任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论断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一段时期以来,社会进步,文化转型,全球化步伐加快,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命题,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一个深刻持久的过程,它不仅关系历史传统的认同、保护与传承,也直接关系到当前乃至未来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从根本上提出了解决之道,鼓励我们坚定地坚守和传承,更以磅礴的文化胸怀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引导我们创造创新、转化发展,赋予我们文化发展的坚实使命。

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已经全面启动,由中国文联组织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已经开始实施。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计划全面收集整理全国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智慧,传播中国精神,编辑出版全民族共享的民间文学宝库,到2025年,出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和电子文献数据库,使之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石。同时,通过这个历史性的重大工程,进一步开展好民间文学主题活动,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民间文学的发掘、保护和传播,形成德在民间、艺在民间、文在民间的共识,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夯实群众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夙夜在公,一心为民,在“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民间文艺生在乡土,长在民间,是人民群众的文艺。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文艺思想伟大的时代意义、理论内涵、实践导向和精神引领,以习近平文艺思想为遵循,坚定文化自信,心系人民群众,守护文化乡土,推动民间文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扎实工作,贡献力量!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