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足“百工之乡” 探访手艺传奇

——邱运华书记考察浙江乐清民间工艺纪行

刊发时间:2017-09-06 作者:冷杉

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为温州大都市北翼副中心,是一座有着1600余年历史的人文荟萃之都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尤其是民间文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蔚为可观的成就。受温州市民协、乐清市文联的邀请,9月1至3日,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邱运华,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副主任刘德伟,中国民协办公室副主任孔宏图,浙江省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郑蓉一行,在温州市民协名誉主席潘一刚、主席孟永国,乐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云峰,市委常委、柳市镇党委书记包光许,副市长陈微燕,市文联主席虞维克,市民协主席吴尧辉的陪同下,对以黄杨木雕为龙头的乐清民间工艺进行实地调查,到诸多门类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坊、文化公司,柳市镇文化中心,市非遗保护中心进行参访。

从乐清龙档衍生而来的黄杨木雕

乐清龙档是乐清西乡传统的民间灯彩游艺活动,据传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每年正月初十上灯至十七夜落灯。它是由木头制作成凳形的龙身,多节连接而成一条木板龙,俗称“板凳龙”。其中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山水花鸟活灵活现,戏出人物惟妙惟肖。龙档出游,金碧辉煌、异彩流光,加之锣鼓喧天、人声鼎沸,气势一派雄伟。如今名扬四海的乐清黄杨木雕就是从龙档上的人物雕塑演变而来。在质地坚韧、纹理细腻、形态稳重的珍贵黄杨木上施艺,经过六百余年数十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创新,乐清黄杨木雕在继承传统结构样式和精雕细刻、雅俗共赏的传统雕艺外,又吸收了西方雕塑造型严谨、表现力强的优长。乐清黄杨木雕题材以人物为主,作品主题突出、造型生动、雕刻精细、层次分明,讲求形神兼备又不乏写意流畅。作品随之年代久远其木质色泽渐渐由浅入深,愈显古朴端庄,沉着文雅。乐清黄杨木雕是著名的浙江三雕之一,被誉为“华东一枝花”,声名远播、享誉中外。

邱运华书记一行首先来到柳市镇后横村,这里作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核心区域,是乐清黄杨木雕艺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后横“雕艺小镇”将进一步推进以黄杨木雕为主题的工艺美术一条街的改扩建工程,挖掘民间艺术内涵,逐步形成以“黄杨木雕”领衔的工艺美术创作、生产、加工、销售、展览、旅游六位一体的工艺集散地和综合产业平台,形成区域性的集聚效应。在郑方杨、郑岳安等多位国家级、省级民协会员前店后坊的工作室里,邱运华书记仔细观摩他们原创的代表性作品与开发的旅游纪念品,关切询问原材料行情、工艺流程、带徒授艺、市场销路、行业协会等多方面情况,并亲切勉励他们既要潜心学习、继承传统,又要厚积薄发、敢于创新,形成独有风格和自有品牌。

当下的乐清木雕艺术界承前启后、人才济济,拥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2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5人、省级大师17人、市级大师33人。考察组一行先后考察了百年木雕世家及产业化发展的华龙雕刻有限公司,蓬勃兴起的大型根雕为创作主体的万清堂木雕艺术馆,亚太手工艺大师虞金顺工作室,两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得主、中青年木雕艺术家吴尧辉等。邱运华书记听取了他们畅谈乐清木雕传承有序的辉煌历程,介绍家族几代杰出传承人的代表性作品,讲解作品创作的体会与感悟,展望在政府大力扶持下的个人艺术馆、综合性木雕园区规划建设进行时……邱运华书记不禁为乐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大力支持文化品牌创建连连称赞,也为本土木雕艺术推陈出新,木雕产业蓬勃发展以及乐清民间文艺事业的欣欣向荣倍感欣慰。

从乐清首饰龙独立而出的细纹刻纸

堪称“中国一绝”的首饰龙起源于乐清沿海一带群众元宵节祈福用的龙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首饰龙的制作工艺复杂,是一种综合手工技艺的集萃。前有龙头后有龙尾,中间“龙身”上有5-7层楼阁。外部以细纹刻纸装饰,内部楼阁上有70多个亭台,内设有近300个绸塑人物。整个龙灯装有紧密繁琐的木制齿轮传动装置,所有戏曲人物都可转动并有动作,如艄公摇橹、农妇织布等,宛若一幅幅活生生的长篇连续的民俗风土画卷。而独树一帜、名震华夏,被誉为“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的乐清细纹刻纸,就脱胎于这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首饰龙外部装饰上,旧称“龙船花”。它以传统题材为主,包括花卉、鸟兽、戏曲人物、神话故事、人文风情等,各种吉祥纹样跃然在几平方厘米的纸上显得精微纤细、栩栩如生,刀法工整细腻、图案细如发丝。

在北白象镇东巉头村,考察组专程走访了细纹刻纸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邦栋的老宅。由于林老先生年逾九十,身体欠佳,由其子林顺奎,家族第五代传人接待了我们。林顺奎正带领着家人和学徒一道在赶制广东客户定制的一对超大型“鳌龙”,忙得不亦乐乎。因为首饰龙体量庞大,制作耗时耗工,每年年节出游后都得焚毁,林先生一家靠此手艺年均收入稳定可观。又因祖传手艺、名声在外,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不仅立足温州而且辐射东南沿海地区。乐清首饰龙与细纹刻纸,本是相辅相成的同根脉手艺,因而林顺奎的细纹刻纸也是好生了得,由他创作的《水浒一百单八将》等多幅作品被浙江博物馆收藏。对于邱运华书记一行的亲切看望,林先生热情地拉住邱书记的手说:“这是对于民间艺人的热切鼓励,在精神上激发我投入更大的热情去坚守老手艺,去创作新作品……”

还有独具风情的蓝夹缬与竹壳雕等

除了黄杨木雕、乐清龙档、首饰龙、细纹刻纸之外,乐清蓝夹缬同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并称为乐清民间工艺的“五朵金花”。在乐清市非遗保护中心,我们有幸看到了有着“蓝花布上的昆曲”之美誉的蓝夹缬陈列。蓝夹缬是古代雕版与植物印染两种工艺的有机结合,曾是浙南地区民间最为普遍的生活日用品,具有浓郁的民俗气息,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乐清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城北、白石一带坡高、水好,气候及土壤适宜等优势,所以在蓝靛的种植方面尤为出名。蓝夹缬印染,过去基本上各村镇都有,因现代生活中不再适用,现印染师傅所剩无几。

乐清竹壳雕又名“笋壳雕”,在全国实属罕见,地域特色浓郁。以竹笋壳为主要材质,巧妙运用和发挥了竹壳自然朴实的质地美,集雕塑、剪刻、绘画、拼接等为一体的民间手工艺品。其题材以传统历史人物为主,也有吉祥动物,造型精美、浑然天成。由于根植于本土民间工艺的深厚底蕴,尤其是凭借人物造型的精湛功力,使得乐清竹壳雕的艺术水准,堪比北京绢人,人物神情毕肖、纹理丝丝入扣、装饰得体华美。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