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民协新五年发展的思考

刊发时间:2016-07-21 作者:潘鲁生

201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在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传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做好抢救保护工作,守护民间文艺之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筑牢民间文艺之魂;扎根人民和生活,创作民间文艺精品;着力转化创新,激活民间文艺生命力;对民协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深刻有力的部署和指导。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紧密结合中国民协的发展规划和中国民协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工作重点,履行好时代赋予民协的历史使命,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传承发展好民间文艺事业。

今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关于未来五年发展的精神要求、总体步调正引领社会各方面发展,民间文艺是社会文化生态的组成部分,我们既要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过程中民间文艺的现实与规律,勇于求解现实问题,更要明确把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民间文艺肩负的历史使命,细化落实在“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民间文艺的具体工作,在“振兴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传统戏曲。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扶持民间文化社团组织发展”等方面积极作为,努力实现从立档存志、强基固本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衔接和提升。

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贯彻刘奇葆部长在民协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部署,感受到中国民协工作要把握的几个重点,考虑的还不成熟,请各位批评指正:

第一,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开展“中国梦”主题民间文艺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奇葆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在现实生活中,民间文艺传承弘扬得好的地方,往往民风淳朴向上、社会和谐安定;而在一些民间文艺缺失、文化生活贫瘠的地方,社会问题相对较多,甚至出现嗜赌成风、迷信盛行等现象”,强调“要重视发挥民间文艺在‘美教化、厚人伦、移风俗’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出更多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民间文艺作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民间文艺成为浇灌人心向善、风俗醇美的清泉”。

我们要把握民间文艺在内涵创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发挥民间文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承载与传播作用,积极开展“中国梦”主题民间文艺活动,发展包含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传统民俗、节日活动,充分结合地方文化和传统习俗,发掘和应用具有深厚基础的传统民间文艺,通过“我们的节日”等品牌活动,用好庙会、灯节、歌会、赛龙舟等民间文艺载体,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发挥陶冶作用,形成具有积极价值观导向和深刻自觉的健康生活方式,增强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当代主流价值的认同。要进一步组织开展 “民间文艺之乡”建设,评选慈孝文化之乡、重阳文化之乡、忠义文化之乡等,使民间文艺传承与道德建设相互促进。

第二,持续推进抢救工程,从中国民协工作大局着眼,继续做好民间文艺普查整理工作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续项目。

刘奇葆部长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民间文艺的保护工作,深入做好普查、采录和整理,积极推进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民间文化探源、古村落保护等工程和工作,注重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相结合、固态保护与动态保护相衔接,守护民间文艺之根,展现中华文化之美,为我们的先人保存智慧的结晶,为我们的后人留下精神的家园。”

总体上看,农耕文明生产方式和宗法社会家庭、人伦制度发生改变,农村聚落及其人际关系经历了历史性变革,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变化,在大的历史潮流和环境里,传统民间文艺生态还将遭遇持续的冲击和挑战,从续存民族文化的集体记忆、留存民族文化基因的意义上,还要持续抓紧做好抢救与保护工作。我们要持续推进冯骥才主席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后续项目,包括完成正在进行的《中国民间剪纸集成》的编纂出版工作,推进《中国唐卡文化档案》编纂和“中国唐卡数据库”建设,推进“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中国蓝印花布集成”项等专题系列项目。同时,进一步就刺绣、皮影、玩具等项目开展立项专题调研;进一步发现和关注社会变迁过程中严重濒危的民间文艺样态和处于“文化飞地”的民间文艺样态,及时做好民歌、民谣、民间戏曲等抢救和研究工作。

第三,做好重大项目规划,以当代视野关注民间文艺发展,启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等大型编纂出版工程。

刘奇葆部长指出,“千百年来,我国民间文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诗经》《楚辞》都深受民间文艺的滋养,《诗经》160首国风采集于当时北方十五国的民歌民谣,《楚辞》是在吸收南方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汉乐府、六朝民歌、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来源于民间文艺,承袭了中华文化传统,成就了一座座艺术高峰”。

当前“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开始启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大型出版工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启动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和《中国谚语集成》等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自1984年启动编纂到2009年省卷本全部出齐,完成了对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口头文学的拉网式普查,被誉为“中国的文化长城”。2010年在冯骥才主席的带领下,中国民协开始启动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对60年来采集的民间文学资料进行数字化抢救和整理,截至2014年,第一期工程已录入中国口头文学遗产资料4905本、8.878亿字,包含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史诗、民间长诗、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11类口头文学作品。从“三套集成”到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几代民间文艺家辛勤工作,涉及200多万人次,历时数十年,文化意义重大。可将这一当代最宏伟的中华文明工程结集出版,争取列入国家“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子项目,申报国家“十三五”重大出版项目,并考虑跨“十四五”的十年出版规划。编纂出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的意义还在于,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完成,21世纪也走过了前20年,社会转型,生活变迁,思想文化变化,民间文学有新的发展。站在新的时代基点上,全面系统深入地普查、搜集、整理、记录、研究民间文学,编纂《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是民间文化工程也是时代使命。具体由中国民协主持编撰,成立编委会,发挥大学和相关研究机构主体作用,组织专家顾问团、组建专家编篡队伍,开展全面普查整理和研究编纂工作,出版我国民间文化史诗《中国民间文学大系》。

同时,编纂出版《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国家“十三五”规划倡导振兴传统工艺,全面整理历史及当下的传统工艺口诀,梳理经验和技法,结合历史、人文、社会和生活背景,分析具体民间工艺相关的生活方式、价值导向、审美趣味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品类、不同地域民间工艺的技艺原理和经验形态,明确其生成的文化原因和社会机制,强化民间工艺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编纂出版《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具体编列按各省卷编目,由中国民协组成总编委会,汇集全国民间工艺研究的专家学者,各省民协组织专家团队编写省卷,填补民间工艺研究的空白,为“传统工艺振兴”夯实基础。

第四,面向国民教育,实施中国民间文艺“乡土教材”编纂计划,服务国民教育体系建设。

刘奇葆部长指出:“当下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了解,更多地是通过影视作品、网络小说、电子游戏等途径,传统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游戏等文艺形式越来越被冷落,年轻人对传统民间文艺中的一些经典形象越来越陌生。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对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西方童话角色如数家珍,对孟姜女、田螺姑娘等中国民间故事人物却知之甚少。可以说,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刻不容缓。”

我们要从“中国民间文艺乡土教材”编纂计划做起,成立教材编纂团队,发掘地方民间文艺特色,充分梳理适合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民间文艺样式,编纂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儿歌、童谣、民间故事等民间文学读本,编制地方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乡土教材,探索推进民间文艺进教材、进课堂;并积极开展“民间文艺进校园”活动,制定相关展演计划、培训课程及论坛讲座,面向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加强民间文艺知识普及、民间文艺情感培养,推动建立涵盖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社会传习的民间文艺国民教育体系。

第五,扎根人民和生活,实施“民间文艺乡土回归计划”,让民间文艺回归民间。

刘奇葆部长在讲话中指出:“现在,有的民间文艺过度追求高端化,热衷到大中城市展览展演,离基层越来越远,这不是传承发展民间文艺的正确道路。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要与人民走得更近、贴得更近,着眼基层群众、聚焦基层群众,把重心放在社区、乡村,把博物馆办在社区、乡村,把演出舞台搭在田间地头,让人民自己创造的文化艺术回到人民中间,亲民近民,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讲话切中要害,我们要对相关问题引起警觉、杜绝发生,把深入生活、深入人民落到实处。

实施“民间文艺回归乡土计划”,要服务推动地方特色文艺在农村和城乡社区扎根,开展传习、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并针对不同群体和地方民间文艺样式因地制宜实施传承计划,使普通民众成为传统民间文艺传承的重要基础,使民间文艺成为社会、社区和民众自然、和谐、稳定、有序、良好互动的重要纽带,增强文化认同与凝聚。同时,积极吸收群众创作成果,培育民间文艺繁荣的基础。

同时,要致力修复民间文艺生态。比如,修复民间文艺的自然节律载体,充分认识传统生活中节气以及与岁律相合的传统节日作为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歌舞、民间美术等生成土壤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还原和培育传统节日里丰富的民间文艺内容,在当下生活空间中进一步充实民间文艺活动;修复民间文艺的人生礼仪载体,有计划地恢复和培育优秀民间礼仪,增强传统文化认同与情感维系,培育民间文艺应用的文化空间;修复民间文艺的社会聚落载体,深刻认识民间文艺对传统村落、居民、生活的依存关系,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促进恢复传统民居营建等,保护民间文艺的丰富性。在自觉自信的基础上,修复民间文艺生态,守护文化乡愁。

第六,发扬学术立会传统,举办民间文艺学术论坛,推出一批民间文艺研究成果,深化中国民间文艺学研究。

刘奇葆部长指出:“要积极利用各种文化交流平台,支持更多中国民间文艺走出去,让其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闪亮名片。”

我们要有计划的举办民间文艺学术论坛,创立中国民协学术品牌。由中国民协会同地方民协定期举办学术论坛活动,开展中国民间文艺理论与实践、专题与综合性的系列研讨,积极跟踪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成果和学术动态,结合抢救、保护和研究实际,广泛吸纳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参与,形成常态化的交流机制,拓展学术视野。配合《民间文化论坛》杂志,及时总结发布研讨成果,加强民间文艺学术推广。同时,加强理论研究和成果出版,提升民间文艺学术地位。

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制定可行性论证报告,向教育部主管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推动“民间文艺学”升级为一级学科,完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学”等相对独立的二级学科,完善我国“民间文艺学”学科体系,深化学术研究,为现实发展提供理论思辨和阐释,培养专门人才,为民间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人才和学术支持。切实加强跨学科研究,推进学术体系建设。深化民间文艺价值的社会共识,深化对于民间文艺“人民性”的深度解读,明确中国民间文艺创作应该葆有的作品样式、应该拥有的健康养分以及传承发展应该具备的文化土壤,夯实“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的民间文艺基础。服务和促进专家相关民间文艺研究成果出版。

第七,服务民间文艺家,推出“民间国宝”系统活动,促进民间文艺传承与创新。

刘奇葆部长指出:“民间文艺经久不衰、代代相传,人才是决定因素。要做好传承人特别是高龄传承人的保护,重视师徒传承,做好受承人的培养和扶持,加强青少年人才培养,推动民间文艺学科建设,让民间文艺事业后继有人。”

可通过专家论证,推出中国民协认定的“民间国宝”系列活动,尊重和推广杰出的民间艺人代表。综合借鉴相关经验,“民间国宝”的认定包括个体的民间文艺家和集体的民间文艺传承团体,涉及相关领域最佳水平和传承贡献的代表,以及严重濒危、能使其保护传承的民间文艺代表。要本着“为求名下无虚士,忍令沧海有遗珠”的态度,保证认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弘扬民间的文艺创造精神、大国工匠精神,尊重民间文化,鼓励民间传承,为民间文艺发展发挥导向作用。

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间文艺家保护与传承机制,分层分类制订保护制度。将认定标准架构到民间文艺家从“年龄-从业年限-资助激励”的模型中,分类认定、分类保护、分类奖励,从而形成自上而下不同民间文艺家构成的“保护链”,最大化释放传承活力和实现可持续传承。充分考虑构建 “民间传人-民间大家-民间国宝” 的“传承链”,强化分类认定、激励机制,颁发能代表不同层级传承人身份的认证书,既起到保护立档的作用,又起到挖掘发现、鼓励发展的作用,使“民间国宝”制度设计真正成为促进民间传承人、传承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第八,探索工作创新发展,研究制定“中国民间文艺保护与创新发展规划”,推动民间文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刘奇葆部长指出:“艺术的本性是创新、生命力也在于创新”,“今天,我们传承和发展民间文艺,还是要坚持继承发展、转化创新,使民间文艺血脉延续,在当代焕发新的光彩。”

依据国家“十三五”有关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我们要制定“中国民间文艺保护与创新发展规划”。注重植根民间文艺发展规律,结合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立法、教育、“三农”等现实问题,结合中国民协的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中国民间文艺保护与创新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完善民间文艺保护与创新体系构架,加强传统民间文艺“创新链”建设,加快传统民间工艺的定制化、品质化的创新传承进程。探索实施“中国民间文艺志愿者”计划。充实民间文艺志愿者队伍,发挥建设性作用,在深化“中国民间文艺之乡”、“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等抢救工程的同时,进一步在保护与发展、传承与教育、文化产品共享和建立创意产品国际传播渠道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进民间文艺权益保护机制建设。充分尊重民间文艺家的权利和自主选择的权益,服务夯实民间文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从而全面探索“抢救保护、学术研究、教育传习、生态修复和创新发展”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开拓民间文艺事业的新局面。

总之,我们要以对历史、对时代、对文化、对协会负责的态度,发扬学术立会的传统,建立健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长效机制,抓紧推进抢救保护,启动《中国民间文艺大系》《中国民间工艺集成》重大出版工程,推动“中国民间文艺学”建设与发展,研究制定“中国民间文艺保护与创新发展规划”,并切实开展“中国民间文艺乡土教材”编纂工作、“中国梦”主题民艺活动,实施“民间文艺回归乡土”计划,推动"民间国宝"系列活动,从民间文艺的规律和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努力把刘奇葆部长关于民协工作的部署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共同谱写民间文艺繁荣发展的篇章。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