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民间口头文学种类繁多,优秀作品传承历史悠久,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传统民间口头文学,在温润滋养人们心灵、传承民族精神、抒发家国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从《格萨尔王传》 《玛纳斯》到《江格尔》等史诗,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建立中华民族的口头文学数据库,用数字化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有效保护起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2010年12月,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先生的倡议下,在中国文联和文化部的共同支持下,中国民协启动了“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 ,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和力量,协同奋斗,攻坚克难,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圆满完成了第一期工程。该工程按照冯骥才主席提出的“严格的学术分类,科学的程序编排,完善和方便的检索方式,以利于确切的保存,还有传播、使用与弘扬”的要求,将原始口头文学资料数字化、文字化、实体化。该工程在收书品种与总字数上,都可与《四库全书》媲美,堪称当代的“民间文学四库全书” ,建立起了一座“数字化的民间文化长城” 。
2015年3月,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总目》项目在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正式立项启动,历时一年, 《总目》的样本卷——河北卷,于今年正式出版。 《总目》的优势和特点在于,它依托“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 ,是数据库的关键项索引,包含了全国各民族的口头文学资料名录,是迄今为止中国最为集中的民间文学资料总目。一方面,该《总目》与实际建成的数据库相对应,将数据库中业已完成的数字化内容,以文本形式加以呈现,从而使数据库的社会推广、口头文学资料的学术研究成为可能。另一方面, 《总目》的编纂有利于我们更为全面、准确、系统地掌握全国民间文学资源,对于第二期工程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今天,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总目》作为整个数字化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始结出硕果。这既是我国民间文化界学术研究的一件大事和喜事,也是我国文艺界和中国文联的一件大喜事。优秀的口头文学作品,蕴含着各民族民间文化的伟大精神支撑和崇高价值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民间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相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随着各省卷本的陆续面世,这套《总目》一定会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最后,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不畏艰辛,不辱使命,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工作,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陈建文(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