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家文化遗产日是我国实施这一文化制度的第十个年头。一年一度用文化遗产日的活动掀起全民性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关心、关切,文化界、文化文物文博文教部门在文化遗产日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博览、表演等活动,使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从专家学者的书斋日益走向人民大众的生活,使文化遗产的价值从单一的学术研究价值日益扩大到社会文化价值、精神家园价值、旅游经济价值、审美鉴赏价值等。文化遗产日,是我们有着悠久古老文明国家实现自我文化认同和对外文化交往的一张文化名片,是文化遗产工作者展示祖国文明风釆、彰显保护遗产使命、交流文化研究成就的重要时间节点,是社会全体人民确立、获得、坚守文化自尊文化自爱文化自美文化自觉的文化节日。但凡一事欲立,且兹事体大,则必久久为功。十年来的文化遗产日活动对我国文化传承、文化保护、文化弘扬日益深入人心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无论给予怎样的高度评价都不为过。假以时日,它还必将发挥深远深刻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作用。
文化遗产是指人类的祖先创造留存遗传下来的文化财富和文物遗存。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实施全球性保护措施的文化遗产可分为遗址建造类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景观类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以及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水下遗产、数字遗产等等。由于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各种活动严重影响甚至危及乃至损毁文化遗产,而这种损毁往往非一国之力所能扭转,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全球性的保护行动,陆续设立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等,我国进入这些世界名录的各种遗产数量均排在世界前列。也就是说中国是一个文化遗产大国,中国有责任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弘扬上创造更多的经验、技术、智慧、手段、方法贡献于世界,就像我们为人类文明宝库贡献多多一样。我们分享着人类文化遗产的荣耀美誉,我们也应该承担起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使命责任。
除了在世界遗产名录、各种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各种国际组织的文化遗产保护框架、保护工作、保护行动、保护合作等范围内开展工作外,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建立起科学的理念、完整的体系、有效的机制、专业的队伍。《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文化立法,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档案遗产保护都建立了多层级的名录体系,典籍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水下遗产保护、工业遗产保护、大景观保护、农业遗产保护、路线性遗产保护正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全面铺开与推进。遗产保护类型越来越专业,遗产保护范围日益趋向本真性整体性景观性生态性的统一。越来越多的遗产形态从过去弃如敝屣、视而不见转而成为文化瑰宝,保护理念方法技术从过去的单一单调转变为尖端、复杂、精准、综合。比如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就不仅要考虑文化问题还要充分考虑和解决村落空巢问题、生产问题、生活问题、经济问题、旅游问题,文化上也有物质文化遗存、村落规划与生态、经典建筑与民居、非物质文化传承、传承人保护、文化变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转换等等非常复杂的问题,不仅要多学科、多专业、多技术的协同创新合作,也要政府、专家、村民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合作。比如大运河、丝绸之路这样的路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同样充满复杂性挑战性,不仅涉及跨界、跨域、跨省、跨市甚至跨国的联合保护,也涉及考古、文物、天文、气象、地理、运输、交通、物产、军事、政治、经济、外交、语言、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等学科的整合与综合,而且整个线路遗产都是多种遗产形态并存共存合为一体的。我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之路,必然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和进程,保护的对象越来越多,保护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具力度。因为这些遗产是如此弥足珍贵又如此濒危脆弱,我们的生活改变的是如此迅猛而我们保护下来的文化遗产又是如此有限,所以一旦我们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我们就会深深感到我们保护下来的遗产要比我们丢失了的遗产少了不知多少,我们已知的遗产需要用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方法来保护的不知还有多少。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用科学理论把我们的文化遗产阐释清楚并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它们的种种价值挖掘出来讲清楚,在社会实践社会发展中实现对以各种文化遗产为核心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殷切的期望。他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国各个历史年代、各种遗产类型的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要对它们进行系统梳理就必须在遗产普查的基础上,扩大普查范围、对象、标准,实现全面保护和全民爱护。只有最爱才有最美,只有自美才有自爱。自美其美是遗产保护最根本的动力和最关键的环节;已经妥善保护的文物遗产一边要继续加强学术研究,一边要让它们走出禁宫、仓库,让人民分享它们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长城、泰山、园林、帝陵、庙宇、古城、古建、石窟、壁画、古村,传统节日、民俗经典、手艺技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曲艺,这些散布在中华辽阔大地上与日月同辉相映、与人民共悲同喜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哺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哲学、智慧、伦理、道德、文学、审美、历史、思想等等都珍藏在我们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文字中,这是我们举世无双的记忆遗产,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辨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传统活在当下,让古代智慧滋养当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