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慈孝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致辞

刊发时间:2015-10-23 作者:徐粤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在金秋十月时节,我们来到美丽的中国山水画城市,神仙居住的地方——仙居,共同交流慈孝文化建设经验。在此,我代表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向不辞辛劳、热心举办本次现场经验交流会的仙居县委县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全国慈孝文化名城的代表和各位朋友表示由衷的敬意!

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孟子则提出:“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几千年来,它不但是家庭伦理的核心观念,而且是人们的基本价值理念和公共道德评判标准,对民族的繁衍生息、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着巨大作用,受到各民族、各阶层人们的一致推崇,成为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脉。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拼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转型期、利益调整期、矛盾凸显期,这时大力传承和发展慈孝文化,可谓抓住了时代需求,回应了人民的呼声,紧扣了文化建设的脉搏,以人们更加易于接受、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水平。可以说,这次交流会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总书记的话可谓高屋建瓴、切中肯綮,为我们建设慈孝文化指明了方向。其一,要坚持民族本色,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我想,我们的慈孝文化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基之深厚,影响之深远,功效之重大,堪称中华伦理价值体系的一块基石、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它也是世界文明中的一朵奇葩,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把慈孝上升到如此高度,形成如此完整的思想价值体系。这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重大贡献之一。大力弘扬慈孝文化,我们应有高度的自信。其二,要融入时代精神,不断推陈出新。当前,科学技术迭代创新,社会变革日新月异,全国人民正投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如果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那么创新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不但要有物质层面的创新,而且要有精神层面的创新。我们建设慈孝文化,就应着眼于建设新时代的慈孝文化,吸取传统文化精华,剔除其糟粕,实现慈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炼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面向群众、面向基层。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慈孝的践行者,也是慈孝的评判者。没有任何文化现象像慈孝文化那样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这是建设慈孝文化的独特优势。慈孝文化建设只有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植根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进机关、进课堂、进农村、进企业,表现普通人、身边事,才会生动活泼、深入人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会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以上三点学习总书记讲话的思想认识,恰恰在仙居的慈孝建设实践中得以印证。作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仙居县委县政府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行动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顺应大势、因地制宜,古为今用、锐意创新,把传承和发展慈孝文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成功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乡土化的实现路径,把“善美仙居人”名片作为战略目标打造,创新性开展了“慈孝仙居”建设,智慧慈孝、志愿服务、慈孝讲堂等活动载体丰富多彩,慈孝基金、慈孝协议、慈孝金融等制度创新层出不穷,戴杏芬、王雪娟、胡卫明等善美人物熠熠生辉,在全县形成崇德向善、孝行如潮、善曲高歌的生动局面,得到全县上下的普遍认同和高度赞誉。仙居的慈孝文化建设经验,有较强的创新性、典型性和可复制性,值得在全国各地学习和推广。

参加这次交流会的还有享誉全国的其他慈孝文化名城的代表,有很高学术造诣的慈孝文化专家,我相信,大家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通过对“慈孝仙居”创建示范点的实地参观考察,通过慈孝文化建设工作经验的交流研讨,一定能够汇聚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深化认识、创新思路,推动全国慈孝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1000多年前,宋真宗认为此地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仙居”得其名,1000多年后仙居的慈孝文化传扬,民风善美,“仙居”得其实。我想,既有名又有实,既有外在环境,又有内心风景,才是真正的仙人,希望在座的朋友们都成为名副其实的仙人。

最后祝本次交流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徐粤春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