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是个铁面无私的清官,真是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那年,包公铡了不认前妻的驸马陈世美,皇上怀恨,借个名儿便把包公削职为民。就这,皇上还不解恨。当天,皇上把大太监和小太监召到皇宫,耳朵咬耳朵商议一阵。末了,两个太监对皇上如此这般一说,说得皇上点头微笑,吩咐照办,事成大大有赏。
为倡导冬季全民健身运动,给北京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营造良好氛围,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中国民协顾问赵书等1月20日来到北京什刹海野鸭岛为首届冰蹴球比赛鸣锣开赛,观摩冰蹴球表演,进入赛场亲身体验这项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冰上运动独特的魅力。
3月3日下午,第六届中国春节文化高层论坛·社火文化论坛在鹤壁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民协、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文联主办。
白马人是分布在甘肃省文县和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的部分乡镇的一个少数民族族群。魏晋南北朝时期,白马氐人得到空前发展,建立了前秦、后凉。在此前后,一部分白马人以陇南为中心在甘川陕交界地带先后建立了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等地方政权,先后达300多年,极盛时期辖至甘、川、陕三省边境的6区18县。后来由于连年征战、政权更迭,唐代以后,史料中对白马氐人的记载很少。专家考证,现在的白马人与古代的氐族无论从血缘、地缘还是传统习俗上,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广府民俗艺术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审美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深受群众喜爱和传承的广府民俗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累,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粤剧、广绣等等岭南文化深深积淀在广府文化艺术中,独具魅力的岭南文化必然致使民俗艺术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艺术。岭南民俗艺术包括戏剧、舞蹈、音乐、绘画、杂技、民间工艺等多种艺术门类,具有极其丰厚的美学价值、观赏价值、社会价值和民俗价值。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礼仪之都”之美誉:中国的服饰艺术不仅在“量体裁衣”中巧妙地表现了人体美,也在“轻裘缓带”的意境里创造了一个超越形体的精神空间。
对于所有民间文艺工作者来说,妙峰山却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因为那里曾经是“中国民俗学发祥地”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民俗学就是从那里起步的。
皇会是中国北方名城天津独有的民间信俗活动,是妈祖信仰盛典中极重要的艺术方式,同时具有百姓自娱自乐的性质。
丰富多彩的信仰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文化中,信仰最能展现民族的性格和精神世界。无论世事变幻,沧海桑田,民间信仰始终在民间社会长盛不衰。
大约在六年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站在有着“雕版之乡”美誉的四堡沉痛地发出了“谁救四堡”的呼声。这里,曾经是令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的宋代雕版中心之一。
9月12日下午,中国民协和荆州市人民政府、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大学在湖北省荆州市成功举办关公文化高峰论坛。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三十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近50位专家学者围绕关公与荆州文化进行学术交流。
10月11日,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座谈会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举行。甘肃省陇南市政协副主席古元章,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张金生、秘书长邱雷生,川音绵阳艺术学院院长雍敦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童光庆,副秘书长李德书、邓廷良, 《成都文物》杂志主编冯晓枫等参加了座谈会。
信仰类文化遗产,属于心态的文化遗产,又可称作“精神文化遗产” ,而与民间信仰、民俗艺术密切相关的精神文化成果,都可视作“信仰类民俗文化遗产” 。这类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还不很充分,还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加大对其调研,甚至抢救的力度。
民族民间文艺抢救工程已进行十年,成果甚丰,为日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基础既包括认识层面的,也包括物质上的资料积累。
钟馗文化的核心是打鬼驱邪,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傩仪、傩舞、傩戏里的相关节目,让数人以戴面具、化妆等方式装扮钟馗及小鬼、恶鬼,表演钟馗驱鬼情景,以感应想象中真正的钟馗驱逐真正的恶鬼,实质上是一种模拟巫术。另外,还有在门上及其他地方悬挂钟馗之像以震慑恶鬼等。
钟馗信仰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形象被认为是“人、神、鬼”的复合体,其神格有时是驱疫逐鬼的鬼王,被视为宅神供奉;有时又代表了福神、财神。因此钟馗和民众的生活最为接近和最为亲近,甚至有《钟馗嫁妹》一类的戏剧上演,深得民众的喜爱。
作为一个能斩妖除魔的神话英雄,出现在《钟馗像》中的钟馗都具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这些特点又体现了怎样的社会心理与文化心理呢?这正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在中国众多的民间传说人物中,钟馗实在是独一无二的,特别值得研究者重视。即使在当代条件下,钟馗传说也还在大陆沿海一带若干省份的一些地区的民间流传。大陆和台湾的戏曲舞台上,钟馗戏依然受到欢迎,因而还相当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