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生态性,指村落的自然、历史、人文文化性,是缺一不可的村落价值性。此次青海玉树全国古村落保护发展论坛,让我们充分领略了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古村落保护的成功经验和模式,那就是整体的生态的保护,这是他们一直坚持的理念知作法,也是对我国目前村落保护针对性极强的成功模式。
一,生态性保护的理念误区
长时期以来,许多古村落和传统村落保护,以为只要保护住村落的自然背景和空间就可以谈村落的生态保护了,其实这还远远不是村落的生态保护,只有同时保护住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生存习俗,才能谈村落的生态保护,因为生态记录了人类的生存文明。习总书记在谈生态文明时说,我们要建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是因为"生态兴则文明兴"。在玉树的许多古村落中,我们看到和感受到了这种生态理念的很好理解和扎实落实。在古老的唐蕃古道玉树称多县歇武镇直门达村,我们感受到这个村落生态文化保护的成功性。在通天河渡口羊皮筏摆渡人成林巴丁(村里第36代传承人)船王家,我们可以看到当年摆渡人生活的一切,它个村落原貌,就是村落的文化生态。主人不去改变它,而是留住它。当年的院子里和渡口、村落道上的每一块石头,也都要摆在原来的位置上。这使我们看到,他们的村落,不怕空壳。仿佛这个村落,就是针对今天若干个空壳村落而在说话,在指路,在教你如何在当代保护传统村落、古村落。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村落保护的理念。
二,挖掘传统村落视觉背后的内涵和走向
在当代,我们许多村落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空壳化,老年人化,因为时代在发展,青年要进入社会,村落渐渐被遗留在自然中,这是不可逆转的时光取向。但是,面对空壳村落,我们保护者不能头脑先空壳。首先,一是要留住“壳”,保护好村落的古貌。壳的内容没摸清前,一切壳,要留旧如旧。如玉树的古建群专家,他们极力留住藏式古建,民俗文化专家尼玛甚至创新了“连体"和“单体”保护法。二是“壳"的内容填充法,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态村落保护法。
望壳而生愄,不可取;望壳而生喜,才是我们村落保护者的积极态度。如尼玛留下的直本仓村的成林巴丁,他时时在那里等待讲述村落的过往,所以,我们巳不怕村落空壳,这是青藏高原传统村落、古村落保护的最成功的经验。
修复村落建筑,关键是修复村落记忆,抢救村落记忆,保护村落记忆,记忆是村落的灵魂。
三,生态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性
此次玉树村落保护高端论坛,主要就是体现了生态性保护的价值和意义,而生态性,又是活态性。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活态性,是遗产保护的四大特性之一,即久远的历史性,清晰的传承性,活态的存在性,鲜明的特色性。玉树古村落保护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活态性保护。如尼玛提出的“黑帐篷村落"概念,“移动的村落"概念,都是传统村落、古村落活态保护的珍贵理念,创造性理念,创新性理念,对我国当代村落保护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黑牦牛帐篷,其实要上升至青藏高原古民族培育出的独特物种高度,这才能扩大今天这个村落的产业力量和生态力量。移动的村落,是保护村落传统文化的生态典范,它让我们去思考传统在今天的可能性,更是活态的生态性。是传统文化当代保护的重大课题。
还有如地震后,玉树许多村落奇迹般地存在着,如百姓传下来的《黄墙歌》(尕玛昂江讲述)等,都是青藏高原留给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总之,此次全国村落文化论坛,开创了中国和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