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剪纸艺术 专家出谋划策

中国艺术报   刊发时间:2015-06-19   余宁

“福建民间剪纸既粗犷豪放,又不失南派剪纸的细腻精致。福州、厦门、漳州一带,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民间剪纸高手,但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具有福建特色的剪纸作品了。”谈起福建剪纸的现状,中国民协副主席林德冠感到十分遗憾。更为遗憾的是,福建剪纸的现状决不是个别现象,全国其它地方的剪纸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安徽省民协副主席刘继成说,安徽阜阳民间剪纸艺人大多已近90岁,他们是传承的中坚力量,但是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陕西剪纸现在还活着的老民间剪纸艺人也是屈指可数。黑龙江省剪纸研究专家傅作仁说,人们对抢救民间剪纸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民间艺人的作品没有得到保护。老艺人去世后,他们的作品不是被遗失了,就是被烧了。

剪纸艺术的危机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各级政府也通过举办展览等方式来推动剪纸艺术的发展。近日在河北蔚县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剪纸专项工作会议宣布,将剪纸抢救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二个重点项目。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200余人共同呼吁:大力保护和抢救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优秀文化的样本,应该得到积极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中央美院教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靳之林说,民间剪纸十分鲜明地反映了中国的哲学观念,但是作为民间造型艺术的一个完整体系,它并没有被人们所认识。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把剪纸作为非物质遗产纳入到高等教育范畴中,是专家提出并正在实施的抢救措施之一。中央美术学院一直在着手对剪纸的普查和整理,还多次邀请陕西等地的民间剪纸艺术家来学校创作,让学生观摩。靳之林说,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学院,不能无视8亿农民创造的民间艺术。民间剪纸和刺绣,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民间美术造型基础和色彩基础的入门。

除了高等教育之外,专家强调剪纸艺术的传承应该多条腿走路。广东省佛山市文联主席冯少行说,要重视老艺人的作用,树立品牌。还要建立传承机构,为培养新人提供便利的条件。湖南省民协副秘书长张劲松说,应该建立博物馆保护原生态的剪纸,把珍贵的资料保存下来。湘潭有一个私人剪纸博物馆,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例子。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锡诚则指出,在抢救和保护的过程中要重视剪纸的发展。民间剪纸可以和市场结合,走市场化、产业化的路子。陕西省榆林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世保说,剪纸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还要融入现代意识,使作品更加精湛细腻。

被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点项目,对于剪纸来说是一个福音,剪纸的现状将会得到改善。剪纸抢救工程如何实施?蔚县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工程将采用文字、摄影、摄像等多维立体的方式,把遗存在全国各地的剪纸艺术传人和创作、生产、销售、摄像、张贴的全过程,全面完整地记录下来,编纂出版30卷《中国剪纸集成》,同时建立“中国剪纸艺术信息库”。

“我们不能眼看着它还没被记录下来就远离我们而去,我们不能无视这有着两千年历史的传统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蔚县会议上,与会人员的言语表达了业界的决心。这个过程也许是比较漫长和艰巨的,但至少让我们看见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