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鲁王》的抢救与传承

   刊发时间:2015-06-19   余未人

《亚鲁王》记载了一段率领西部苗人迁徙的悲壮历史, 《亚鲁王》是一部东郎世代口传的史诗,是一部英雄的迁徙史、战争史,是不屈不挠的西部苗人的命运。 《亚鲁王》的传承特点决定了它生存的极度艰难。 《亚鲁王》在民间的流传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没有一个字的抄本,它实实在在地以非物质的状态,在苗人的口口相传中存在千年,它不是人人都能学,不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唱颂,更不是大众都能学会的,需要有天赋,还要有良好的记忆力,才有可能通过艰苦学习成为东郎。

习艺者年轻时要举行一定的仪式,拜老东郎为师,正式的唱颂必须在葬礼上,聆听东郎唱颂。学习是漫长的过程,有的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出师。《亚鲁王》的传承强调不变,东郎们的唱颂庄严肃穆,追求本真,没有其他地区苗族古歌唱颂中的规则,这就决定了《亚鲁王》的传承和唱颂是一丝不苟的,不带娱乐性的。

要更好地保存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深入山寨田间收集文字、音像的记录就显得特别重要。

20111年111月中华书局出版的是《亚鲁王》第一部,而《亚鲁王》儿子辈孙子辈的故事还需要下功夫收集。

现在这个史诗到底有多少行谁也说不清楚,我们就像瞎子摸象一样,现在摸到了第一部,究竟儿子辈有多少,孙子辈有多少,到底它有多长,是多大篇幅的东西我们还不知道。

如果能够把《亚鲁王》以下几部都收集起来,那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了。希望能够在三五年内培养出一批热爱苗族文化,会用苗文来记录史诗的人才。有了人才这项工作就能得以持续有效地推进,没有人才只能是纸上谈兵。 21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我期待《亚鲁王》的抢救传承,能有一个新的希望,新的局面,为中国和人类的文化保护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