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民间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实施了规模浩大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对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数以千万计的民间口头文学遗产进行了广泛调查采集。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以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坚守田野、甘于奉献的守望精神和实际行动,抢救性保护了一大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而濒危的口传苗族史诗《亚鲁王》就是其中之一。 2009年,这一活态文化遗产在极为偏僻、外人罕至、言语独特的贵州麻山地区被发现,中国民协立即将其列入重点实施项目,并在冯骥才主席的主持下展开紧急普查。经过3年多艰辛繁杂的调查、采录、整理、翻译, 《亚鲁王》终于成功出版。这部用心灵记录、由口头传唱的民族历史记忆经典作品,诗化而生动地讲述了西部苗人的由来与波澜壮阔的迁徙场景,是反映古代亚鲁王国苗族社会生产生活的壮丽史诗和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