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论证会专家观点

   刊发时间:2015-07-10  

向云驹 中国艺术报社社长

唐卡项目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和传承藏族人民精神家园的高度重视和尊重。这个项目是代表国家的,前所未有,它的政治意义、宗教价值、文化价值是非常巨大的。这个项目做得好与坏,既代表国家形象,也将会产生国际影响。这个项目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它更加敏感,是多种语种的,又是宗教性的。宗教的严肃性一定要尊重,要尽量减少差错、误解或者误读。

谢继胜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唐卡文化调查涉及很多藏族文献和文物,不是个人调查,更不是为了个人写著作,而是要把整个唐卡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完整的记录。做好这项工作,会遇到很多困难,对我们是很大挑战,希望各位共同把这个事情做好,因为这不是个人的事业,这是大家一起进行的一个伟大的事业。

陈庆英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应该将田野调查和文献搜集整理结合起来,组织力量把藏文文献里有关唐卡的资料汇集起来,这样对田野调查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如, 《布达拉宫志》 《塔尔寺志》里都有唐卡的记载。特别是对那些有名的唐卡的文献记载,一定要注意收集。

诺布旺丹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唐卡文化档案项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次的组织工作做得非常缜密,目标非常清楚,理念非常具有前瞻性。格萨尔唐卡是藏族唐卡中独特的类别,目前我们看到的最早的格萨尔唐卡是公元14世纪的。能不能把格萨尔的唐卡专门做一个卷,单独立项,我觉得这会很有影响力。

班班多杰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在唐卡档案项目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颜料的配制、制作唐卡前后的仪式以及制作流程。这是形式方面,从内涵看,还有一个挖掘唐卡的神圣性和世俗性的问题。二是要注意寺院的唐卡和民间流传的唐卡有什么不同,应该有所区别,能不能起这么一个名字,一个叫雅唐卡,一个叫俗唐卡。三是要强调档案的客观性,只有这样唐卡档案才能具备资料性、学术性和知识性。

熊文彬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馆长、研究员

一是建议增加关于唐卡本身的知识,如唐卡的本意、唐卡和唐卡画师之间的关系、藏传佛教信徒对唐卡的认识等;二是建议项目组吸收多个领域的专家,如语言学、艺术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等,可成立审稿委员会对普查成果严格把关。

罗文华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唐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时又作为一种宗教法物,它不是孤立的,牵扯到艺术人类学的实地采访、考察、记录,要关注它与藏品之间的关系,寺庙里壁画与所调查唐卡艺术流派的传承关系;在成果编纂上应该特别注意把握梵文、藏文转写的系统尽量按照国际化标准,列出详尽的表格,所有调查编纂均依据这个表格;建立唐卡档案要严谨、客观、科学,还要向世界开放,要把唐卡数据库建成一个能够让全世界共享的一个数据库。

王建民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应重视做好田野调查工作,通过各个卷本深入的田野调查,而不是简单的相信书本,搜集到每一个地区、每一个画派画师们没有经过系统整理、没有体系化的知识。这对我们是非常大的挑战,有非常大的困难。另外,调查要能够使各个地区、各个画派的特色在未来的卷本里呈现出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这么多卷本,将来写作的时候会出现重复,怎么避免重复,也是要注意的。

朱靖江 中央民族大学讲师

应该搞一个影像创作的培训,不管是电视台还是参与田野第一线的工作者,能够让他们具备影像拍摄制作的创作能力,这样他们就能非常顺畅、非常忠实地贯彻编辑的想法,让整个影像的记录和文字的记录成为一个相互补充、共同合作的整体。要在这方面加大培训,让每个调查组都有一个称职的人做这个事情。建议先期做一个标准性的样片,这样可以为最后整体的影像文本的制作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规范。

根秋登子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

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唐卡是一个装裱的形式、卷轴画。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唐卡文化可以将很多相关的文化拉进去。比如壁画,阿里地区那些地方我都去过,但在那些地方没怎么看到唐卡,主要是壁画。又如木刻印版,这是唐卡画的基础,应该把木刻版唐卡也纳入进来。

安才旦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要把建立档案作为一个重大的目标,现在就抓紧做建档规范,图片、音像、视频、照片和实物分门别类建档。必须要有专人、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要有专用的服务器来存储这些东西,而且存储的过程中交接手续、交接清单都要有。藏文转写系统,要着眼长远,还是要慎重一些,建议用国内现在约定俗成的转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