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窗花如何幻化

   刊发时间:2015-07-09   张 朔

时代的发展和演进,改变了蔚县剪纸的生存环境,却没有瓦解蔚县剪纸丰富的美学内涵。它不仅以其独有的精神特质抚慰着现代人的心灵,也以其强烈的地域性特征,成为了地域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之一。作为中国民协的专项调研任务,在蔚县县委宣传部、蔚县文联的支持与协调下,在5天的时间里通过对蔚县南张庄,陈家洼乡北水头村,中国剪纸一条街,蔚县剪纸城等地剪纸商铺的走访,对田永翔、陈越新、高佃亮、李闵、王树林、袁文等剪纸行业从业者、研究者的访谈,针对蔚县剪纸产业的当代发展展开了一次调研工作。

蔚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有的以古朴的端庄矗立着,有的以活泼的跃动生长着;有的在静谧的山间等候着文化的寻根者,有的在喧闹的市井迎接着八方的来客。本就是来自于“伦常日用之中”的蔚县剪纸,在今天越来越倾向于后者。作为一种穿行过历史的艺术形式,它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的本真,不愿失去;作为一种为蔚县创造着经济利润、赢得了国际赞誉、成为百姓们收入来源的生产方式,它与时俱进地寻找着自己的方向,渴望生长。

一、心灵的窗花

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具象,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深层情感。作为全国唯一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蔚县剪纸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最初起源于“窗花” ,是用薄薄的宣纸,拿锐利的雕刀刻下来,再点染上鲜艳的颜色而形成,有着艳丽而空灵的美学特质。在本次考察的近二十家店铺里,在暖泉村一家剪纸店中,笔者有幸与这种窗花相遇,它们并没有在琳琅满目的展厅里争奇斗艳,而被老板小心收纳在一本书中独享安然。蔺老板在说起这些窗花时的语调,仿佛也进入了如歌的行板模式,他说已经很少有人买这种窗花了,偶尔有人需要,他更愿意赠送,对于他而言,这不是利益的交换,而是情感的共享。这种共享在心灵之间发生,情致的微妙被寄托在那一份活泼而温馨的幻化之间,在眼与物的对接与碰撞中产生了人心的归宿。

万物有出处,对于人心“归宿”的思考与表现是蔚县剪纸人世代的创作取向之一。在中国剪纸第一街,一位做过行政管理、营销策划、酷爱中文的业务经理正在读一本医学书籍,笔者好奇地问这是为什么?王树林说,这段时间她正在研究颜色对人的疗愈作用,她一直在思考剪纸艺术该如何与人的思想状态、心灵需要、人生意境发生碰撞。她从中国的古典文学、诗词歌赋中寻找创意的灵感,从红山文化、仰韶文化中寻找“混搭”的媒介,在酒店、家居、包装、书籍、旅游纪念品等载体上寻找艺术的知音。对于她而言,蔚县剪纸的设计和经营,其实质在于打造一条与人们心灵互通的现实通道。

现代社会改变了民间艺术依存的生存土壤,然而却不能瓦解民间艺术的美学内涵。寻找蔚县剪纸生命力的本源,只需要回到民间艺术本身,就会发现其固有的特质——对人的终极关怀,正是解决它现实发展问题的第一道良方。只要心灵在,心灵对于美的呼唤和渴求就在,美对于心灵的响应和表现就不会消亡。传承民间艺术的目的不单在于记录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风采,而更在于呵护自身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发展民间艺术产业的目的不在于唯利是图地榨干民间艺术的内涵,而在于运用市场的手段让它走到民间,从而培养国民对于美的感知与信任,享受到美的滋润和哺育。

二、智慧的雕刻

《考工记》中有言“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可以说,剪纸艺术的天地有多大,往往取决于剪纸从业者认识和思想的天地有多大。蔚县剪纸有着平易的气质,却蕴含着不凡的智慧。走进今天的蔚县剪纸店铺,那些近乎雷同的京剧脸谱、百字福、关公像是家家必备的样式,它们形成了蔚县剪纸的基础底色。尽管剪纸经营的模式会经历时代的衰变而此起彼落,但经典的题材与设计,因其精巧往往不仅不会随着时间而淡化,反而随着时间的洗礼而愈发清晰。

今天的剪纸人仍在为蔚县剪纸注入自己的智慧,在业态、内容、题材、技艺上不停地进行着“头脑风暴” ,把共性的市场元素融于设计者作品的个性之中,再以个性的面目展现给大众。陈越新曾经是蔚县剪纸厂的厂长,退休之后喜爱舞文弄墨的他不仅创作出了《一百单八将》这样的经典之作,甚至接受英国客人的委托将骷髅头也化为了剪纸语言,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加以出神入化的呈现;高佃亮的剪纸团队已经研发出了不会褪色的剪纸颜料,有些订制作品还采用了夜光的设计……这些出手不凡的设计一旦面世,往往就成为人们竞相模仿的对象。正在蓬勃发展的蔚县剪纸,对于创意有着巨大的需求。在这个百舸争流、信息过剩的现代社会,残酷的竞争使得“倚老卖老” 、“守株待兔”的做法再也行不通。民间艺术资源的内涵是“越久越醇” ,而市场销售层面上的取胜之道则是在核心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及时地进行更新和升级。有些有远见的经营者,已经开始在蔚县剪纸的大品牌下,积极打造自己的小品牌,它们的成功意味着对当代人理性与情感的双重征服。

当代的蔚县剪纸者在思考着继承与创新的辩证法。他们懂得刀刻、手染是其质,只有如此,才能使其与非物质遗产的称谓相匹配;他们明白要坚守蔚县的剪纸语言和民俗符号,否则就不是蔚县剪纸。他们以自身的个性与购买者的共性产生共鸣,呼应着蔚县剪纸的本源价值;他们以对当代人审美的尊重与呵护,延展了古老艺术形式的新型空间;他们以对传统的理解与坚守,传播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

三、现代的整合

现代化的技术也许可以很快学会,现代会的管理却进展艰难;现代化的题材触手可得,现代化的思维却需要花费心力;现代化的联通日益便利,现代化的整合却远非一日之功。经过长期发展,蔚县剪纸已经形成了由经营者、设计师、刀工、染工、销售人员构成的产业链条,镜框厂、装裱厂、礼品包装厂、剪纸材料供应商等周边产业近几年也发展迅速,反过来又促进剪纸产业的发展。南张庄的周志旺是蔚县王老赏剪纸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品尝过家族经营几度分合的甘苦,他向往着现代经营管理的权责明确; 1984年开始个体经营的高佃亮是蔚县剪纸最早的个体户之一,交流之中反复提到的关键词是“我的团队” ,浑身是铁打得多少钉?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往往在于它选择与谁同行。新写实剪纸的开创者李闵不仅是先行的企业家,更是有担当的思考者,他的经营思路之一是“五个联合” ,即:专业队伍与民间队伍的联合、艺术家与企业家的联合、手工与科技的联合、设计与市场营销的联合、创作与维权的联合。蔚县县委宣传部在2014年提出了“以整合促提升、以创新激活力”的发展思路,促进蔚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和实践,着力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变“政府开发”为“商业运作” ,变“小打小闹”为“组团开发” ,通过建立中国剪纸艺术博物馆、中国剪纸第一街、中国剪纸第一村、蔚县剪纸艺术学校四个基地的方式,完善了剪纸产业“展示——营销——基地——培训”的产业链条。这些积极的整合使蔚县剪纸形成了抱团的合力,进一步做大做强。

人生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能谋生,这是许多人的愿望。有些蔚县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做到了。他们的一生很简单,只想把一件事做好,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