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英才 繁荣创作——推进新时代民间文艺高质量发展

   刊发时间:2024-04-07  

 

培育中青年民间文艺人才是推动民间文艺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浙江民协围绕出作品、出人才这一中心任务,全力打造组织保障、名家引领、梯次分明、活力迸发的浙江民间文艺人才体系,有效地促进民间文艺创作繁荣。

 

一、实施“新峰计划”“文艺名家计划”,探索实践民间文艺人才培育新机制

 

2016年,在浙江省文联的统一部署下,浙江省民协实施浙江造型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至今已历时8年;2020年,又启动“浙江省文艺名家计划”,至今已历时5年。现已拥有“新峰人才”98人、名家人才38人。

 

一是重视顶层设计。高规格制定“新峰计划”“文艺名家计划”实施方案,建立组织领导和专家导师团队,保障两项计划有效落地实施。二是创新规范评选标准。制定评奖细则,建立专家评委库,成立评审监委,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和合法、合理、权威的评审程序。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着重用现有作品说话,并综合考虑学历、荣誉、职称等选拔标准,使真正有创作实力的后备人才脱颖而出。三是确立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切近民间工艺人才实际,重点围绕提高文艺人才的思想理论、艺术视野、融合创新能力、现代设计理念和综合艺术素养等方面进行培育。四是坚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的培养手段。通过培训、研讨、采风、展览、作品点评、媒体报道和重点推介等多重举措,形成综合立体的培养体制。在实施“新峰计划”的8年中,共组织各类活动40场,在实施“文艺名家计划”的4年中,组织各类活动15场。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大力宣传文艺人才及其代表性作品,不断扩大文艺人才及其原创作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力。五是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制定分阶段目标任务和考核机制,评选优秀学员,对潜心学习、创作,取得较好成绩的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奖励、推介宣传。

 

二、以潜心铸就文艺高峰为目标,推动民间文艺人才绽放异彩

 

近年来,浙江民间文艺佳报频传,一批浙江民间文艺名家在省级、国家级重要展赛展演中脱颖而出,民间工艺领域人才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占据第一方阵。一是搭建平台锤炼队伍。围绕建党百年、“亚运会”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主题创作活动,开展“浙江民间故事会”“浙江工艺美术双年展”“新征程、新民艺——浙江民间工艺精品系列展”等品牌活动,造就了一批德艺双馨、富有活力的民间文艺领军人才,涌现出一批技艺精湛、赋有时代精神和创新活力的精品佳作。二是展赛比拼激发活力。开展浙江民间文艺“映山红奖”评选,表彰民间文艺各门类优秀人才与优秀作品;积极推荐申报第二届浙江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有2人入选,引领民间文艺工作者勇于担当作为;持续开展“新峰人才”“文艺名家计划”优秀学员评选与培育,有效激发文艺英才成长动力、脱颖而出。三是文艺攀峰硕果累累。新峰人才中有5人入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终评,有11人获浙江民间文艺省级最高奖项“映山红奖”。文艺名家计划团队中有9人入围山花奖,其中2人获山花奖;有5人被评为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5位获评国家级、省级高层级人才,3位举办个人展览,2人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人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1位作品入选第十九届亚(残)运会大国外交国礼。近年来,浙江省参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获奖数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或并列第一,锻造了一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民间文艺“浙”军团。

 

三、聚焦“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努力构建新时代民间文艺人才培育新格局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浙江省民协奋力展现浙江民间文艺人才培育的新动作新成效新气象。一是创新培育手段。根据浙江省文联统一部署,实施“文艺名家计划”2.0版和“新峰计划”3.0版,建立国内外权威专家导师团名录,优化导师团队,拓展教学内容,优化培育方案,促进艺术人才培育的触类旁通、兼收并蓄、融合创新。二是完善培育机制。构筑重点青年文艺创作人才库“蓄水池”,引入优秀成果展示推广、评论家重点关注、重大创作考核退出等成长机制,统筹我省民间文艺人才培养,逐步形成有利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三是立志攀峰追求卓越。对标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各项评奖活动,发挥“两大优势”,加强组织发动,开展针对性专业辅导、精益求精,形成高质量创作与高标准冲奖相协同格局,力争在国家级重大文艺展赛展演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民间文艺从高原走向高峰,新时代民间文艺高质量发展贡献浙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