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咨询暨《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文联出版社主办,中国民协研究资料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具体承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夏潮,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主席仲呈祥,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朱庆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朱丽华,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志学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的著名专家学者乔晓光、冯立三、刘晔原、吕微、萧放、叶涛、陈泳超、施爱东等三十余人参加。会议由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主持。
20世纪是世界民俗学研究的“中国流派”诞生、成长、逐步走向成熟的世纪,也是中国社会从农耕向工商业时代全面转型的世纪,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潮流中,中国民间文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需要进行专门的总结和研讨,以期为21世纪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提供理论支持。刘锡诚先生的《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正是一部站在20世纪末期学术制高点上,回望两千多年来中国民间文学整体样貌和学术品质的巨著,其对21世纪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全面发展,对“一带一路”上的民间文化探源工程的贡献,不可估量。
与会专家认为,从二十世纪民间文学学术史的角度切入“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创新之举,很有战略眼光和现实意义。刘锡诚先生的民间文学学术著作,是中国民间文学领域的第一部学术史,它以丰富的史料、卓越的史识对中国民间文学的百年历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全面展示了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发展的历史概貌,不仅填补了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著作的空白,也为民间文学乃至整个民俗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方面,它既是我们开展“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的首部成果,也是开展探源活动的重要“抓手”;它既给我们提供了海量的学术观点和历史史料,还能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民间文学研究、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据悉,“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是配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由中国民协研究资料部策划并实施的重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