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根植祖国大地,四十年书写时代篇章。《民间文化论坛》自1982年创刊以来,已走过40余年的历程。5月9日,“回顾与展望:《民间文化论坛》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四楼报告厅举办。
出席座谈会的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白庚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荣书琴,北京大学教授段宝林、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守华,中宣部文艺局理论文学处四级调研员朱昱熹,中国文联办公厅副主任胡英军,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袁正领,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尹兴,中国民协顾问团和主席团成员刘铁梁、叶舒宪、乔晓光、万建中、安德明、林继富、郭崇林、郑土有,《新华文摘》总编辑刘仲翔,学苑出版社原社长孟白、现社长洪文雄,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侯仰军、王锦强、李倩,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任徐岫鹃。
参加会议的还有《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民族艺术》《人大复印报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民族文学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等期刊编辑部领导,《民间文化论坛》历任主编、编审,国内相关专家学者,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知网等媒体记者编辑,中国文联相关部室领导、中国民协干部等共计100余人。此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部分专家学者以线上形式参会发言。开幕式由荣书琴书记主持。
李昕书记讲话指出,四十年来,《论坛》承继“五四”以来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传统,秉承延安时期民间文艺研究的学术血脉,坚持中国民协赓续传承七十余年的学术立会传统,以鲜明的办刊特色,坚守和传递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科建设使命感,深度参与着我国学术事业蓬勃发展和民间文艺创造的伟大传承实践历程。2023年初,《论坛》被列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同年6月又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刊)扩展版,为提升杂志学术能级、服务民间文艺事业拓展了空间,提供了路径。希望《论坛》以四十年为契机,抓住历史机遇,推动融合发展,牢牢把握办刊方向,始终明确办刊定位,坚持提升办刊质量,继续强化刊物的理论性、权威性、专业性特色,不断开拓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努力跻身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行列,为实现中国民间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冯骥才录制了视频讲话。他首先对《民间文化论坛》创刊40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在讲话中,冯骥才主席首先回顾了与中国民俗学奠基人、中国民协成立初期的领导者钟敬文先生关于民俗学和《民间文化论坛》的交谈内容。钟敬文先生当时说:《民间文化论坛》这个思想的阵地不能丢,《民间文化论坛》也就是民间文化的理论,是我们的命根子。冯骥才主席表示,《民间文化论坛》不负钟先生的期望,已经成长为民间文化领域的重要期刊。《论坛》是民间文化界学习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思想阵地,是民协工作的一个窗口和思想的支撑,希望《论坛》在正确办刊方针的指引下,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国民间文化事业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潘鲁生主席在讲话中表示,《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的四十年,不仅是一部学术刊物的成长史、发展史,更是中国民间文化相关学科建设发展、研究队伍传承接续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民间文化学术思想演进的缩影,也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学术立会”传统的深入实践。《民间文化论坛》的四十年,尤其体现了四点核心内涵: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二是坚持“关注生活”的学术视野;三是坚持“田野作业”的研究方法;四是坚持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话语。新时代新征程,希望《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继续发扬中国民协的优秀传统,践行时代使命,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回应现实关切,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围绕民间文化发展,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今年已九十岁高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段宝林现场深情回顾了自己与《民间文化论坛》的渊源。作为民俗学、民间文学领域的学者,段宝林教授表示,几十年来,自己最重要的学术文章几乎都刊载在《民间文化论坛》,论坛不仅是自己学术成长的见证者,也是个人进行理论探索的主要基地。段宝林教授始终关注着《论坛》的发展,期望《论坛》不断提升办刊质量,越办越好。
为纪念《民间文化论坛》创刊40年,中国民协从理论探索与专题研究两个维度进行甄选和整理,编选和出版了《<民间文化论坛>40年精选集》(《<民间文化论坛>40年精选集•理论探索》《<民间文化论坛>40年精选集•专题研究》)。开幕式上,举行了新书发布仪式,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中国文联出版社领导共同为图书揭幕。开幕式上还为编委会委员颁发了聘书,以感谢各位编委长期以来在学术上对《民间文化论坛》的鼎力支持和无私奉献。
本次座谈会通过论坛的形式,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会嘉宾、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分组讨论了“十四五”以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民间文艺界的重点和热点议题,尤其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民间文化发展问题,并对期刊未来办刊趋势进行了研讨,进一步发掘了《论坛》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思想资源与学术价值,为当下民间文化研究拓展更多的可能性。
《民间文化论坛》自1982年创刊至今40余年,在引领学术研究、组织学术活动、培育学术新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刊载了一大批具有独创性和思想性的论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民间文化研究事业。40年来,《民间文化论坛》刊发民间文学、民俗学和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学术论文270多期,近4000篇,围绕民间文学、民俗学、民间艺术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出现的主要问题展开学术探讨,刊发学术论文。在几代学人和编辑的努力下,团结了一大批民间文学理论工作者、读者、青年学者,构建起民间文学与民俗学领域的学术共同体,推动了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术研究和学科建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概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承担起重要使命。
本次座谈会的发言内容,细致整理后将适时进行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