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民间文艺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推动民间文化大发展、新突破。
扎实推进中央部署的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的编纂出版,立卷和编纂出版工作全面铺开。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签订卷本委托编纂协议583卷,已正式出版87卷,出版社编校过程中48卷。2024年签署立卷编纂协议156卷,其中,贵州省实现了零的突破,吉林、江西、山东、海南、山西等省取得重大进展。2024年开展了民间小戏、民间说唱、民歌交流展演等活动,影响广泛。初步统计,全国参与《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的专家学者超过12000人。2024年1月,“民间文学”时隔27年重回国家学科目录的二级学科,大系出版工程对学术人才培养和民间文学学科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纂工作稳步推进,正式出版了《中国民间工艺集成·江苏卷》,澳门卷、广东卷等8个卷本2025年上半年定稿,年底有望出版。
带领广大民间文艺家深入基层、扎根人民,把民间文艺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的动力落实到人民群众中。2024年10月,以“新长征·再出发”为主题、在江西瑞金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汇集全国17个省(区、市)的23支民间文艺表演队伍和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民间文艺工作者,为基层群众呈献了体现各地特色的民间文化大餐;围绕七大传统节日创新开展各类民间文艺活动,中国民协共举办了18次“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包括春节在内的传统节日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2025年1月22日,春节民俗摄影展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正式开幕并将持续至3月22日,编辑出版了文集《我们的节日——中国春节习俗的当代传承与变迁》。依托“民间文化进校园”“送欢乐 下基层”,9次组织民间文艺志愿团深入企业、社区和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开展对外、对台文化交流活动,先后组织民间文艺家赴韩国、德国、希腊等国,深入学校和社区举办刺绣、剪纸、面塑、脸谱等民间文艺展演交流体验活动,增进国外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中国民间艺术的了解,并与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及文化机构座谈交流。中国民协还邀请台湾民间文化代表团一行6人赴江西上饶、婺源、景德镇等地考察,促进两岸民间艺术交流。
聚焦重大主题开展相关活动,以新时代民间文艺新形态为主题,举办大型专题活动,为社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氛围。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长征出发9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民协围绕重大主题,精心策划举办多场文艺活动。例如,在甘肃省临夏市和政县举办中国花儿大会,助推作为人类非遗代表作的花儿传承发展;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举办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展演,邀请了全国10个省的11支鼓舞鼓乐表演队伍以街头巡演等方式进行展演,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鼓舞中华;在京举办“中国三大史诗这十年暨中国三大史诗交流展示活动”,组织来自新疆、青海的14名史诗传承人走进国家大剧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八一学校等进行现场演述,该项活动被列入中宣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文艺巡礼活动。在北京举办的“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的重点项目之一首届民间文化达人故事汇,邀请在文化传承发展和乡村振兴中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传播者、创业者,分享创业创新感悟,赋能乡村振兴。
努力探索传统文化遗产双创活化路径,把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和民间工艺融进数字技术和融媒体中,赋予其当代性,使其更广泛地在人民群众中传播,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坚实土壤。中国民协主持的“歌谣里的中国”试图透过传统民歌,表现中华民族坚守的思想、伦理、道德、价值观和美学趣味,将来逐步推开史诗、故事、传说、戏曲、说唱等民间艺术形式,用融媒体多视角向社会传播。系列片《匠人》以电视片的形式记录民间文艺领域各门类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在网络平台传播。《中国唐卡文化档案》《中国民间剪纸集成》《中国唐卡艺人口述史》《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中国服饰文化集成》等,既汇聚传世佳作,又记录传承人生活,生动可感,具有强烈感染力。
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紧密结合,高水平建设文化遗产交叉学科,积极探索新时代民间文化表现的新内容、新形态、新规律,将其总结归纳提升为理论成果,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与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术界的设计作用,推进传统村落系统性保护和有效建设开发工作。
2025年,我们一如既往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基层、扎根人民,聚焦“做人的工作”,推动民间文艺精品创作。一是批量出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并推进民间文学多媒体向全社会和全球传播。二是开展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工作,评选出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和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举办颁奖典礼。三是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品牌活动,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过好中国节”系列主题直播。四是积极发展各级会员,完善会员管理,完成会员普查,细化服务举措,加大培训和宣推力度。五是加大对青年和“文艺两新”的扶持力度,打造品牌,持续举办“山花烂漫·青春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展示研讨活动,推出10位优秀青年艺术家予以表彰;筹备举办民间文艺青年人才培训班,举办民间文艺青年论坛,在协会微信公众号上开设青年艺术家专栏。六是持续打造“山花英才”培育品牌,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培训成效。七是加强理论建设,认真探索新时代民间文艺新形态新规律,努力研究中国民间文艺理论话语体系,建立民间文艺国际传播品牌,提升国际学术交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