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与艺,工于心——访谈陕北书匠孙占东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刊发时间:2024-03-18   作者:王锦强、崔梦婕

 

“头枕黄河面朝天,陕北的水来陕北的山,小河里唱来大河里喊,一嗓子吼了五千年……”在“说唱中国——民间艺人口中的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展演”的舞台上,陕北说唱《刮大风》带来了一段现场的小高潮,二人表演生动幽默、惟妙惟肖,让山东济南的观众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来自陕北的凛冽寒风,台下喝彩不断。陕北说书特色鲜明、历史深厚,是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陕北的土壤成就了陕北人的豪爽义气、豁达性情,哺育了大量优秀的陕北说书艺人,盲人说书艺人更是这一领域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这个节目的表演者之一孙占东就是其中的一员。

 

开启智慧之门

 

孙占东1983年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兄妹四人,只有他自幼左眼失明,右眼视力微弱。孙占东从小就喜爱说唱,无法从事农活和细活,听说书便成了他儿时的赏心乐事。每当村里有演出,说书人走到哪里,他便跟到哪里,乐此不疲。每次听完回家还能有模有样地模仿。受限于基础教育的缺失,走南闯北、跋山涉水的说书故事成了少年孙占东掌握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如果说视力障碍是命运关上的一扇窗,那陕北说书就是上苍为他打开的一扇门。

 

14岁时,孙占东开始自学二胡和三弦,两年后正式拜师学艺开启说书生涯。上世纪90年代,陕北说书市场上明眼人风头正劲,盲艺人被边缘化,孙占东也不例外。19岁时,他拜说书名家贺治财为师,进行系统训练。2007年,24岁的孙占东参加陕西省第二届陕北说书大赛获得一等奖和“十佳艺人”称号。收获让孙占东得到莫大的慰藉,更进一步坚定了他躬耕陕北说书良田沃土的信心。后来,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陕西省榆林市横山艺术团。陕北说书不仅成为他打开心灵世界的重要途径,更是其精进民间艺术的崇高目标。

 

赓续传承之本

 

孙占东一路学艺,目前一共有三位老师。第一位老师是童强,带他入门,传授知识并悉心照料,既是师父,又是父亲,更是朋友。童强老师57岁就去世了,但在孙占东心里始终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第二位老师是贺治财,传授了很多专业的陕北说书内容和表演技巧,为他的从艺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位老师是鲁峰,文学功底深厚,表演水平高超,会一句一句地纠正说书用词,孙占东学到了很多文学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说书能力。

 

学艺早期,孙占东跟着师父翻山越岭、走村串巷演出,师父拉三弦,孙占东拉二胡,二人配合,一主一辅,一边听一边学,在这个过程中,他阅历渐丰、技艺渐长。进入横山文化馆工作以后,孙占东常年坚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研究揣摩如何把陕北说书说得更好、更完美。他最喜欢陕北说书里的苦调,苦书有味,动人心脾。有一次,他在庙会上说《乌盆告状》,讲到故事最苦的时候,一院子百十来个人一点声音都没有,讲到故事最伤心的时候,婆姨汉子们都哭出声音。

 

从形式上讲,手拿三弦,腿绑说板,一人一弦就是一台大戏,这就是很多人眼里的陕北说书。孙占东认为,真正的陕北说书不止于此,用地道淳朴的陕北地方语言来表演更为重要,跟老百姓距离更近、更正宗。但他也表示,陕北说书想要走出去,走向更大的舞台,获得更好的发展和传承,需要两条腿走路:在陕北地区演出,没有语言障碍,要用最正宗的土语方言演给老乡们;在其他地方演出,特别是一些正式场合,尽可能使用陕北普通话,让观众听得懂、听进去,在市场与传统、传承与发展中动态融合,让更多的人了解陕北说书、喜爱陕北说书。

 

孙占东还积极投身于陕北说书的传承发展教育工作中,他通过当地社团每周教学,2023年一共收了8个学生,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6岁。目前市面上没有系统专业的陕北说书教材,传统的口传心授有优势,也有其局限性。在传授过程中,文字内容和唱腔弹奏难免会出现变形、误传和错误,孙占东不愿意把不准确、不正规、不完善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们。他希望能够系统地整理传统的陕北说书内容,收录专业音频视频,编纂成一套完整的陕北说书教材,更好地将陕北说书传承下去。这是一件难事,但其价值弥足珍贵,孙占东说:“希望可以在我50岁生日的时候,交出一份满意的礼物。”

 

通达忘我之境

 

陕北说书表演技艺的不断深入,也为孙占东带来了在其他领域尝试的机会。在电影故事片《三弦战士韩起祥》中,他饰演男主角陕北说书大师韩起祥。这是他第一次参与拍摄电影,遇到了看剧本、记台词等多重困难,但借助多年的陕北说书表演经验,再加上与韩起祥相似的经历和感受,他出色地完成了这次银幕初试。2023年10月28日,他凭借这一角色,获得了第二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孙占东表示,在电影中饰演好角色很不容易,但想要将陕北说书真正完美地呈现出来,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一位好的陕北说书艺人该是什么样的?陕北说书市场变大了,也带来一些问题,有些人为了博取流量,学会说几个段子,就说自己是说书艺人。孙占东认为这不是好现象。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表演并不能代表陕北说书的真正蕴意,学会陕北说书很难,想要成为一个好的陕北说书艺人更难。博闻强记是陕北说书艺人的基本功,除此之外,对乐器的使用,对文字的敏感,对书场情况的灵活应变等都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陕北说书艺人,方方面面都要有所长,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说书艺人自己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表达。

 

在戏剧或电影中,通常每位艺人只要演好自己的这一个角色就好,而在陕北说书中,需要说书艺人一人饰演多个角色,一个人就是一台完整的戏,往往在数秒钟之内,就要转换两到三个角色,既有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也有说书人自己的第三者演述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其鲜明的特点,这就是陕北说书和其他戏剧、电影的最大不同之一。

 

经过多年的学习、演出和历练,孙占东认为,想要把这些角色演好,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同身受、动心动情,需要深入思考体会如何刻画、塑造和表达对应的人物,对每一个角色都要有深刻的理解,揣摩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神态,按照人物性格设计其语言、声音、动作,将人物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全部表现出来,传递给观众。这份超过常人的悟性,不仅需要天赋和长久的练习,更需要融入说书人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观察、理解和表达。视力障碍是孙占东的一个遗憾,为此遭受了诸多不便,但也因此,带来了更为敏锐的觉察和感悟。人到40岁,孙占东说自己才真正懂得什么叫陕北说书,才真正会听书和说书。人生成长和说书技艺,二者互相支撑、互相促进、互相融合,成为孙占东的人生支点,也让他的陕北说书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