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在新时代承担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以下简称“大系出版工程”),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指导,以“纸质文库+电子文献数据库+社会宣传活动”三位一体的形式呈现,力求展现21世纪民间文学学术理论的新成果。
为推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蒙古族口头说唱文学作品的翻译及编纂工作,根据中国文联《关于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的通知》中“开展一系列以中国民间文学为主体内容的社会活动,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民间文学的发掘、传播、保护与发展”的要求,“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社会宣传推广活动——全国胡仁乌力格尔大会”于2018年11月20日晚7点30分,在扎鲁特旗蒙一中报告厅隆重开幕。
此次活动由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委宣传部、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承办。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乌力格尔艺人、专家学者、民间文学翻译人员和研究人员、新闻媒体近九十人,会期五天。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邱运华,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处长、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锦强,内蒙古文联副巡视员、秘书长喜山,通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莉,扎鲁特旗委常委、人民政府旗长额尔敦夫,通辽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苏日塔拉图,内蒙古民协副主席、秘书长伊和白乙拉,扎鲁特旗委常委、宣传部长包红梅,通辽市文联党组成员、副调研员张万喜等领导出席了此次大会开幕式。开幕式上,额尔敦夫、喜山、邱运华等领导先后致辞,并与专家学者、扎鲁特旗蒙一中师生一起观看了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
胡仁乌力格尔是《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内蒙古卷》的重要编纂内容之一。在蒙古语中,乌力格尔意为“说书”,俗称“蒙古书”“蒙古说书”“蒙古琴书”,是集蒙古说唱艺术发展之大成的一种曲艺形式。乌力格尔所用乐器叫四弦琴,蒙古语叫“胡尔”,其音质浑厚深沉,富有草原韵味。对于广大的蒙古族群众来说,乌力格尔不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也是他们学习生产生活知识和培育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21日上午,来自不同地区的七位乌力格尔艺人在扎鲁特旗文化馆乌力格尔演说厅进行精彩展演,交流切磋技艺。
21日下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工作座谈会暨乌力格尔演唱交流会”召开。近年来,随着牧区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乌力格尔的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会人员一致表示,此次会议集中全国范围内的乌力格尔艺人、专家学者、民间文学翻译人员和研究人员一起深度交流与探讨学习,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是非常难得的交流机会,对于保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蒙古族优秀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弘扬、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上,中央民族大学柯琳教授,内蒙古民协顾问、译审、国家一级翻译那顺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主任朝格吐教授,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学学院宝音陶克陶教授、白玉荣教授等专家,针对《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卷》的少数民族语言民间文学资料收集整理、民间说唱翻译的特殊要求等具体问题展开一系列讨论。吉林省乌力格尔传承人包朝格柱,新疆自治区翻译人员李加拉,新疆民协阿尔布东,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民间艺人阿拉腾格日勒,甘肃省肃北县民间艺人巴图孟克,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正镶白旗民间艺人敖特根花儿,先后在会上发言。王锦强发言强调,在大系出版工程的编纂过程中,要真正将发言权、文化权交给民众、民间艺人和歌手,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工作虽然是难点,但我们要迎难而上,坚定不移,久久为功,最大程度地让翻译接近民族语言原意,让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更久远的传承。
22日举办两场乌力格尔演唱与民间文学蒙译汉翻译培训班,分别由那顺研究员和朝格吐教授授课,乌力格尔民间艺人、研究人员及翻译人员参加了此次授课培训。
那顺研究员授课题目为《翻译民间文学作品应注意的问题》,他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翻译工作和研究工作的经验,以蒙古语翻译为例,重点介绍了在翻译民间文学作品时如何选用符合民间艺人语言习惯、符合实际生产生活情况的词语,如何处理“一词多意”的情况等,希望从事民族民间文学翻译工作的人员要仔细观察百姓生活,深入了解民众的日常用语。那顺研究员还指出,在翻译韵文作品时要注意押韵和节奏,需要研究汉语的十三种韵脚;不必把每句话翻译成同样字数,坚决反对“四方块”式的翻译作品;要求每篇作品要反复译校四到六次。
朝格吐教授授课题目是《胡仁乌力格尔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分析》。他从多年对蒙古史诗《江格尔》、祝赞词、好来宝、乌力格尔的调查研究出发,解析蒙古族说唱曲艺与蒙古族史诗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与相互交融的影响,对蒙古草原民族的乌力格尔、好来宝等说唱曲艺的源流、流传分布范围、传承现状及代表性传承人做了详尽的调查研究报告;此外,从国际学术研究出发,梳理了近年来蒙古族史诗、乌力格尔相关领域研究的新成果与新发现;他还指出《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卷》蒙汉翻译的主要难点在于蒙文曲调、韵文的转写与翻译,说唱曲艺的蒙文中大量运用押韵、比喻、对仗的行文格式,如何在蒙汉转写中保持、反映出蒙文原本的诗学与美学将是一个攻克难点,他建议蒙汉翻译人员扎根于民间文学的土壤、尊重传承艺人的用语习惯,真正地将发言权交到艺人手中。
期间,艺人、翻译及研究人员与授课专家之间进行热烈的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