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四川、重庆)歌谣卷编纂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召开。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大系出版工程歌谣专家组组长刘晔媛,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大系出版工程歌谣专家组副组长刘晓春,大系出版工程歌谣专家组成员——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覃德清、湘潭大学文学院与新闻学院副教授郑长天,重庆市民协常务副主席王明凯,长江师范学院教授余继平等一行赶赴成都,共同探讨四川、重庆两地歌谣示范卷编纂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研究解决办法。 会议由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主任、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锦强同志主持。
王锦强简要介绍了大系出版工程的实施背景、方案设计、未来规划、近三年编纂出版任务计划及各省推进情况。他从时间、特色和质量三方面出发,对四川、重庆两地歌谣示范卷的编纂出版提出总体要求,传达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号召大家抓紧落实各项具体工作,按时间节点交付出版社“齐、清、定”的稿件。
四川省民协主席、研究馆员孟燕在致辞中表态,四川省文联、省民协深感大系出版工程使命之光荣、担当之重大,多次召开编纂工作会,认真学习李屹书记的讲话精神,秉承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大系出版工程规范来开展工作。她说,四川与重庆地缘相近、各具特色,此次推进会对于两地歌谣卷编纂工作的后续进行非常及时,也十分必要。
四川省民协副主席、副秘书长、副编审黄红军汇报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歌谣·四川卷》的总体情况,并针对所负责编纂的红军歌谣部分提出具体问题。四川省民协副主席、副编审李建中,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杨骊,成都文理学院民歌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张科成,四川省民协办公室主任强华,四川省民协编辑彭丹等分别补充发言,并提出各自分管负责歌谣在编纂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操作问题,比如歌谣的排序(包括流传地排序、类别排序、主题内在逻辑排序、相关补录信息排序等)、分门归类、重复矛盾、无法校队缺字断行,以及文本、图片、曲谱增补和所占比例等问题。
余继平同志汇报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歌谣·重庆卷》编纂工作情况,他从实际操作层面上简要介绍重庆市的工作方法,坚持“分工不分家”、“以训带会”等方式,按照《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歌谣”专家组成立大会暨新时代民间歌谣保护与传承调研座谈会精神,本着“先谣后歌”、分类清晰、突显地方特色的文本格局,紧凑部署工作。
王明凯做了补充发言,他表示重庆歌谣卷编纂中也存在与四川相似的问题。除此之外,他们还就演唱者的甄选、传承人小传信息规模及内容排序等问题和与会专家组成员交换了意见。
王锦强、刘晔媛、刘晓春、覃德清、郑长天逐一解答了两地提出的问题。专家组经过讨论,基本上形成以下几点共识:第一,内容以短歌为主,分类遵从体例六大类,按歌谣资源分布可适当相应增加特色类别;第二,编纂原则坚持以民间传统风格为主,兼顾广泛流传性,拥有个人著作权或改变过的作品不收录;第三,鉴于歌谣排版的特殊性,篇幅按页码统筹而非字数。先谣后歌,歌占总篇幅约六分之一、图片与表格约占十分之一,曲谱适量插入;第四,歌谣排序按照流传地、演唱者、采录者、注释等顺序排列。流传地按新地名标注、旧(原)地名首次出现以页下注标注,出现两次以上纳入附录对照表,演唱者代表作选录以最能体现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反映区域族群情感愿望并被当地民众广泛认同等作为首选要素,音视频的选择标准亦同。第五,歌谣分类与歌谣内容要协调统一,尽量保持文化空间的完整性。第六,用语习惯与风格力求保持中性,淡化个人色彩与过往生活中的思想局限性,词句缺字断行可适量增补。此外,还对歌名的确立、异文录入标准、篇章节的归纳、收集工作方法等做了一系列讨论。
王锦强从编纂内容与编纂结构两方面出发做总结发言。他肯定了此次推进会丰厚的成果。他说,大系出版工程作为新时代国家重大文化精品工程、民族复兴示范工程、民间文艺记忆工程,其意义不仅体现在为期八年的出版工作中,更深远的意义体现于未来长期的传播与发展之中,因此,要以适应现代发展、面向未来的“文化标准”来挖掘、利用、传播具有民族风格、地域特色、体现当代人文精神的民间文学精品及其精彩样式。他强调,现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推出第一批示范卷成果,把握好时间节点,共同努力完成好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