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沙热木·依明:充分展现新疆各民族口头文学之美

   刊发时间:2023-12-29   作者:布沙热木·依明

新疆各民族具有非常丰富的口头传统艺术,《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十二木卡姆)》《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京剧”“新疆曲子”“哈萨克族阿依特斯”“回族花儿”“维吾尔族民间达斯坦”“哈萨克族民间达斯坦”“柯尔克族民间达斯坦”“蒙古族图兀勒”“柯尔克孜族约隆歌”“维吾尔族恰克恰克”等都是新疆各民族创造的口头传统艺术杰出代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实施以来,新疆民协申报了《玛纳斯》《江格尔》《维吾尔族民间达斯坦》《哈萨克族阿依特斯》《哈萨克族达斯坦》,各民族歌谣、民间故事、谚语等14卷本的编纂工作。笔者有幸参与此项工作,并负责编纂《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歌谣·新疆卷》(上、下),参与《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民间长诗·新疆卷·维吾尔族民间达斯坦分卷》的编纂工作。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歌谣·新疆卷》是在《中国歌谣集成·新疆卷》(上、下两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歌谣卷”编纂体例要求,本着科学性、全面性、地域性、代表性的原则,对《中国歌谣集成·新疆卷》整个稿件进行的一次全面修订、补充和完善。我们对歌谣附注内容增加补充说明,修改概述内容、对原有翻译中出现的错误表达进行修正,对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补充完善演唱艺人简历等。经过专业人员的补充完善、审核修订,稿件显得更加精炼、舒畅,从而展示出新疆民间歌谣整体特点和风貌。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民间长诗·新疆卷·维吾尔族分卷》由玉素甫·依莎克主要负责编纂,后期由笔者补充和完善。从作品的搜集、整理、选编、翻译、校对、审读到撰写概述、附注内容和梗概,完善达斯坦演唱艺人的简历等一系列工作都由编写组成员摸索着一项项完成。许多学者和专家自愿、无偿地提供民间达斯坦资料及达斯坦奇们的个人简历等文字内容。《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民间长诗·新疆卷·维吾尔族分卷》是民间达斯坦传承人和众多专家学者、翻译家们集体劳动的结晶。

 

民间文学的翻译需要译者具备深厚的文学底蕴,不仅熟练掌握语言、了解民俗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用民间文学的语言翻译作品,保留原有作品的时代特征,并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在翻译中既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特色,又兼顾读者的阅读习惯,还要求译文准确、不偏离原文、不遗漏内容、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追求作品本身的古雅,做到这种程度确实不容易。除此之外,编委会成员在达斯坦作品的翻译中,尽力保持了达斯坦作品名称的一致性。达斯坦作品名称一般选择音译,早期翻译的作品名称,因译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虽然有一些用词上的差异,但是指的都是同一个作品或是同一个作品的不同版本而已。作品名称选定上,我们选取了通用的名称,同一个作品中保持了作品名称以及人物名称的一致性。考虑到译者的特点、时代特征等,也保留了作品名称或人物名称的不同写法,并做了注释。例如:《帕尔哈提与茜琳》与《帕尔哈德与希琳》,《玉素甫与艾合麦提》与《玉苏甫与艾和买德》等。在这沉甸甸的书籍和文字背后,浸透着编写人员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所奉献的真情和心血,承载着光荣使命和历史担当。

 

随着时代的变化,口头传统艺术表演的场所日益减少,在集市巴扎、婚礼和各种节庆活动中演述口头传统的情况也越来越鲜见。另外,随着近几年老艺人的相继过世,师父带徒弟的学习技艺模式在各民族口头传统演述中也日渐衰微。在此情形下,创造性保护和传承口头传统艺术,有效记录和出版新疆各民族口头传统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是对当代新疆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一次全面搜集整理、补充和完善。通过这次《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的出版工作,一是展示保护与传承民间文化工作所取得的工作和实绩,二是为广大民间文学研究者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口头传统是一种集体记忆,其通过几代民间艺人的不断传承与创编,在代代传唱与传播中积累和提炼。民间艺人是口头传统的传播主体,他们在口头传统艺术的继承、传播、不断创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间艺人以自己精湛的演唱艺术,用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赞美劳动人民,赞颂高尚品德,鞭挞丑恶行径,表达人民心愿,给予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涵养,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口头传统得以流传至今。“三套集成”虽注重了民间文学文本,但对艺人的生平、演唱场景等缺少关注,仅记录了艺人的出生地和年龄,没有详细记录艺人的艺术生涯等。我们不仅要整理出版新疆各民族口头传统艺术的代表性作品,也要记录传承与保护这些口头传统的民间艺人的相关情况。此次编纂中,对民间演唱艺人的相关记录,也极大填补了过往空白,充分展示了新时代背景下的维吾尔族民间达斯坦活态传承的整体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