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相关精神,高效规范组织实施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民间工艺集成》(以下简称《集成》)编纂工作,9月17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一行赴川调研、督导《集成·四川卷》编撰推进工作。
中国民协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民协名誉主席沙马拉毅,四川省民协副主席、副秘书长黄红军,省民协副主席李建中,省民协副主席孟德芝及部分在蓉民间工艺专家、学者及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四川省民协主席孟燕主持。
会上,中国民协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民协名誉主席沙马拉毅对潘鲁生一行调研、督导《集成·四川卷》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同时对四川省民协推进传统民间工艺传承发展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四川省民协副主席、副秘书长黄红军对《集成·四川卷》的编撰工作进行了汇报。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艺术学院院长胡绍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郝淑萍、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宋西平等专家、学者、传承人相继发言,围绕《集成·四川卷》学术定位、编纂思路及田野调查、图文资料搜集、稿件审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集成》项目主持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详细阐述了《集成》编纂总体设计与省卷特色问题,重点强调了《集成》编纂“全、专、特、精”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全:《集成》要全面辑录全国的民间工艺门类。
《集成》项目旨在以省市区为单位,以“集成”形式,客观、科学、系统辑录我国民间工艺的历史、文献、知识、思想、文化、技艺、人物等信息,构建起我国民间工艺文化的“基因库”和学术体系,填补“中国民间文艺十大集成”的空白。只有做到了“全”,才能真正实现《集成》套书学术的、文化的、社会的多元价值,才能真正把《集成》做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样板工程。
第二,专:省卷要突出地域特色民间工艺
《集成》所要做的工作是在普查和调研基础上,弥补国家在保护、记录传统民间工艺文化方面的空白,省卷要做的工作一定要突出本土特色,要“专”。省卷编纂要求编撰人员,特别是负责人要对本地域的民间工艺有充分的了解和学术研究的基础,否者将难以判别哪些民间工艺是专属于本地域的特色工艺。
第三,特:省卷要突出所收录民间工艺的特殊性
《集成》编纂要求省卷所收录的民间工艺一定要有特色性、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是指不同省份同类民间工艺与众不同的地方。代表性、典型性是指同一省份同类民间工艺中的“代表”或“典型”,这些工艺代表、典型往往是约定俗成、且被大家普遍认同的。同时,建议省卷负责人合理整合本地多年积累的民间工艺文化资源(包括文献、论著成果等),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转化为《集成》编纂的资源,可以多使用一些前辈研究者的文献成果。
第四,精:《集成》所收录的图片资料一定要精益求精
《集成》是一项编纂出版工程,最终呈现的是图文并茂的图书,因此一定要重视艺术性、审美性、可读性,图片要求一定“精”。在图片采录方面,建议尽可能采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民间工艺方面的图片,现代新工艺、新产品的图片不宜太多。
潘鲁生强调,《集成》编纂要以民间文化为基础,把握历史观、文化观和生活观,要求参编者务必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规范,确保编纂工作顺利开展。在工作组织上,省卷编撰团队分工要明确,建议设立编写小组、摄影小组、信息联络小组,并做好工作分工,责任到人。省卷负责人做好统筹协调、计划安排等工作;采集小组负责采集当地的民间工艺文化资源;撰写小组要了解前辈专家的学术成果,多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为保证学术观点、资料来源的准确统一,建议省卷概论、专论、附录、图版说明等内容的撰写由一位统稿人主笔。此外,省卷编撰团队一定要有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来丰富、深化我们的研究工作。
潘鲁生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补好“传统文化”这堂课,在编纂工作中真正形成思想上、认识上的统一。同时,希望四川省民协及所有参编人员一定要认真落实会议部署,认真研读《集成编纂工作手册》,严格遵照《集成》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全力推进省卷编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