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示范卷工作暨专家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

   刊发时间:2018-08-31  

作为中国民协两大重点工程之一“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核心项目《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示范卷的编纂工作,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会于8月25日在青岛出版集团召开该项目的示范卷工作暨专家工作会议,通报最新工作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与全面铺开。

首批五省示范卷负责人、部分专家组成员、青岛出版集团代表及《集成》编辑办公室成员30余人参会。会议由该项目主持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主持。

首先,青岛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孟鸣飞致欢迎辞。他说道,7月2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增补项目名单,《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入选其中十四项“重大出版工程”之一,这代表了国家出版导向和文化意志。我们出版社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政治站位,从编辑力量、资源配备等各方面全力以赴,作好服务,作好保障,推动出版工作的顺利推进,不辜负中国民协对青岛出版集团的信任。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邱运华回顾了《集成》项目实施以来所做的工作。在2017年1月,召开《集成》编纂方案论证会。6月8日,在中国文联召开该项目编纂工作启动会议。知名民艺专家与来自全国27省市区民协的负责人出席。与会专家针对项目实施,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首批试点单位项目负责人就本地区筹备情况和工作计划作了汇报。大家还对《<集成>编纂工作手册(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充分讨论。

其后,向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民协发放调查问卷。在广泛吸收意见与建议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修订《<集成>编纂工作手册》。11月6日,该项目的出版工作与青岛出版集团达成了合作意向,力争在全国开展普查、收集、整理和编撰工作之时,责任编辑先期介入,就图文的采录质量和编写要求予以跟踪与指导。目前,已向全国5个首批试点省份和其他26个省份民协给付了项目启动经费,全面推进项目的落地与实施。12月21日,《集成》出版协议签订仪式暨示范卷工作推进会举行。

会议要求《集成》编辑办公室、出版社和各分卷编纂队伍,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共同形成一个“互相提醒”“互相激励”的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并制定推出了《集成》工作进度表。目前五个首批试点单位都成立了工作小组,全力投入该项工作。广东省民协率先完成了初稿的编纂任务。福建、山东、浙江、江苏四省民协现已收集、采录了大量的第一手原始图文资料,在严格遵循《工艺集成》工作手册的基础上,进行最后的统筹与编辑,争取尽快交付初稿。辽宁省民协、河南省民协作为第二梯队成员,也是迎头赶上,扎实工作,成绩喜人。

下一阶段《集成》工作的安排:

1

在确保学术水平、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示范卷编纂工作。各卷本工作小组要汇聚和整合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紧紧依靠各级各类民间工艺传承人和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戮力同心、精诚合作、科学论证,认真组织实施好这个项目。中国民协也组织项目领导协调小组,力争在今年年底让示范卷尽快定稿,明年5月份付印,起到项目指挥棒的作用,让示范的意义落到实处。

2

加快其余省区市民协工作小组的工作力度,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全面推进。2019年8月完成初稿,2020年2-5月陆续进入三审三校流程,10月出版并举行学术研讨会及新闻发布会。

3

充分发挥《集成》专家组的核心作用。《集成》是一套严谨的文化档案,具有填补十大文艺志书空白的作用,必须坚持“专家先行”,充分发挥专家和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的专业精神与学术力量。专家组负责对《集成》编撰的进度、质量进行监查、评估;对《集成》编撰大纲、方案、体例、内容及编委,以及各卷本主编的人选进行论证、审议。按品种分类负责全国编纂工作的督导、评价,对争议问题及时做出适宜的解释或裁定。

青岛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贾庆鹏通报了《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入选“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规划(十四项)的情况,申报卷数33,项目完成时间为2020年12月。因此,在项目的编纂出版进度十分紧张,情势严峻。今年年底前,示范卷全部交稿,符合齐清定的交稿要求,出版集团安排审校前的排版工作,明年2-3月进入三审三校流程,期间进行调整,5月前出版;其余卷本同时进行,比示范卷原则上最多延后一年,个别进展较快的应提前半年。按照此次会议确定的要求,在2018年底,确定各省编纂体例、撰写纲要;2019年5-8月完成初稿,2020年2-5月陆续进入三审三校流程,7-10月出版并举行学术研讨会及新闻发布会。编纂期间,建议在关键节点举行推进会、审稿会等进行指导和促进。

会议最后,由潘鲁生主席作工作部署。

 

《集成》编纂要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好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指示精神。《集成》编纂工作是“国家文化工程”,是国家的公益事业,不是行业或个人行为,一定要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政治站位,必须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集成》编纂工作要充分发挥专家组的“智库”作用,严格做好省卷审稿工作。

(1)专家组负责《集成》编纂工作的学术监督和指导,核心工作就是审稿,把好学术关。主要负责对省卷编撰进度、质量进行监查、评估、督导、评价。审稿程序要严肃。

(2)《集成》编纂一定要严格遵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学术规范,依据国家图书出版审稿规定,主编、省卷主编务必协同专家组做好“三审三校”工作,共同把好“初稿、终稿”关口。

(3)审稿过程要严谨。《集成》编纂意在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的立案建档,强调客观、详实、准确,不容马虎大意,我们(专家组)要站在学者和学术的层面上进行工作,有责任,有担当,把好审稿关。

(4)尽快形成专家工作制度。编辑部尽快制定以省市区为单位的专家分工表,形成专家督导、审稿等工作制度。目前,专家组有15位专家,平均每人负责2-3个省市区。

 

针对各地在试点工作中遇到诸多问题,有必要重申以下几点:

(1)编纂定位和思路的问题。《集成》旨在系统辑录散落状态的民间工艺信息,如工艺历史、文献、知识、工艺思想、文化、技艺、人物等信息。要从历史的层面上追溯,从文化的层面上关照,最终落实到生活方式和审美体验。强调民间工艺的历史观、文化观、生活观,充分呈现《集成》自身的民间工艺优势和特色。这也是区别于《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的定位和意义的关键所在,行业类工艺、学院派工艺、现代工艺家的作品一概不收录。秉持“民间创制、民间语汇、民间使用”的原则。同时,把握好地域性、民间性、传世性问题,充分彰显地域民间文化特色,尽力“还原”传统民间工艺生产生活的“本色”(状态)。

(2)工艺收录时限和来源问题。《集成》编纂所收录民间工艺是历史传承下来的、20世纪末仍然在广大民间传续发展的民间工艺,重点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收集经典性作品,特殊情况下可延伸到当下。《集成》所收录民间工艺,主要来源包括公立博物馆、私人收藏的民间工艺(主体),也包括优秀民间艺人的代表作。

(3)省卷本成书要求。每个省市区设一卷(原则上不再分卷),每卷文字20万字、600幅图(照片、绘图),提交初稿时照片、绘图数量可放宽到1000幅。卷本体例严格遵照《集成》编撰大纲执行。

(4)图片拍摄问题。图片拍摄事关全书系的视觉表达和艺术呈现,必须确保质量上乘。由省卷编纂团队自行落实,省卷主编及编纂人员作为行内专家,更熟悉当地民间工艺的情况,而且首批试点省份都有十分专业的影像采集队伍,能更好地把握图片镜头要记录和传达信息内容。在拍摄技术方面,《<集成>编纂工作手册》还需提供具体的指标和参数和更为详尽的拍摄要求,编撰人员在影像采集过程中遵照执行即可。

(5)专题研究部分。各省都有长年从事民间工艺研究的老前辈,他们耗尽毕生精力所撰写的调查报告,无论是工作态度、方法与质量都是现今学人所不能比拟的。我们要收录他们的作品,化他们的科研成果为《集成》的成果,录入的篇幅不必很长。

(6)适度增加首批试点范围。鉴于目前紧张的工作情势,建议把辽宁、河南、吉林、湖北、甘肃纳入首批试点单位,与五省示范卷同步开展工作。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值得学习,在《集成》项目启动伊始,他们就积极行动,搭建了工作小组,拿出编纂大纲和样章,继续鼓励和指导他们的工作深入与规范。

(7)加强各省卷本主编责任制,严格经费使用情况。《集成》编辑办公室必须建章立制,规范工作机制和工作职责。

首批五省示范卷负责人陆穗岗(广东)、赵屹(山东)、邬臻浩(福建)、倪建林(江苏)、吴光荣(浙江)分别发言,就省卷本的工作进度、成稿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作了汇报。与会的专家组成员许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工业设计学会会长)、孙建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左汉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学术委员会主任 、湖南美术出版社编审)、魏力群(河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余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叶星生(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西藏博物馆名誉馆长)针对示范卷负责人的发言,依次作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