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岐山祭周公

   刊发时间:2015-07-09   孟慧英

4月4日,我跟随中国民协调研组,一同前往陕西省岐山县参加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岐山县“中国礼仪文化之乡”命名仪式以及岐山县各界祭拜元圣周公仪典活动。

岐山是西周肇基之地。作为周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的首都在岐山京当、岐阳一带,岐周是周人立国及其走向强盛的都城,周原是周人发展强盛的舞台。博大精深的周文化及其核心礼仪文化即滥觞于西周时期,因之岐山是名至实归的周文化特别是礼仪文化发祥地。

周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周公的贡献尤为瞩目。灭商的周武王去世后,成王即位,时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周公除实行分封制和制定一整套严格的封建宗法制度外,在先王礼乐文化的基础上,制礼作乐,从意识形态方面规定了一系列典章制度,这种具有等级性的各项制度的总和即称为“礼” 、“礼乐”或者“礼仪” 。西周的宗法制度和礼仪传统,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传承延续,它被看做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

“中国礼仪文化之乡”的授牌仪式和周公祭祀是在岐山县周公庙举行。4月5日上午,在庄重的锣鼓声中,朴素而庄严的周公祭祀开始了。各方代表三鞠躬后,向周公送祭花篮,岐山县人民政府县长宣读祭文,随着他的诵读,周公的丰功伟业一幕幕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崇敬和缅怀之情油然而生。我们站在这里默默地和周公对话,相信他会看到中华民族强大的血脉在延续,周礼文化的精髓在显现。我们感悟到,清明节周公祭礼承载了一种感恩的情怀,一种精神文化的启迪,一种承前启后的责任。祭祀典礼之后我们还参观了周太王陵、周三王殿、凤凰山遗址、周原遗址等当地周文化古迹。

岐山的周文化传统可能理解为一种“社会记忆” ,它既是一种沉淀,也是一种传承。我们在岐山看到了岐山县政府部门和岐山人民发掘和重塑礼仪文化的热情和成果。他们认为,只有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才有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可能性。

2011年岐山县推出了“厚德、仁爱、包容、求实”的岐山精神。这八个字中,厚德、仁爱既是对岐山民风民俗的总结,又是引领人们弘扬践行礼仪文化精髓的目标,体现了周的传人打造礼仪之乡的殷殷之情。

总之,我们在西岐大地不仅观看到西周文化的遗迹和景观,也感受到了当下的礼仪、文明、和谐之风。在当代社会西岐文化的历史雄姿和对周礼文化继承与推新的社会实践,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生命可以触摸的连续性。

孟慧英(中国民协调研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