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情·中国梦”第二届中国(鹤壁)社火大赛侧记

——“欢乐情·中国梦”第二届中国(鹤壁)社火大赛侧记

   刊发时间:2015-06-19   张德玉

“锣鼓震天响,社火闹黎阳。 ”临近元宵节,看花灯、社火表演已成为百姓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2月12日上午的大伾山社火大赛规模宏大、精彩热闹,社火表演让人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

12日一早我们到了浚县古城,近十米宽的四条大街汇集到城中间,这是始建于明代的过街鼓楼“文治阁” 。文治阁两层高,重檐,下面是十字过道。大街旁的一处大院里,姑娘小伙正在紧张地化装,为上午的社火大赛做准备。

随着锣鼓号角由远及近响起来,社火队伍从四面八方赶来。长号队员鼓着腮帮子吹起号,号声伴着锣鼓,秧歌队的姑娘媳妇们欢快地扭起来。街头上人流攒动,各种杂耍表演、小吃摊前满是欢乐的笑脸。宽阔的大路上挤满了从四面八方而来的观众,一排排社火表演队伍,在一片彩旗的招展中,随着人海缓缓向大伾山半腰的浮丘山广场涌动。

远远看去,穿着表演服高高在上的踩高跷队伍,踩着高跷上了山,坡陡路窄又观众如潮,走起来着实不易。跷棍当当作响,彩衣赫赫生风,小伙子们哈下腰鼓足了劲儿,如同只只飞鸟冲上山顶。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高跷队员,见小伙子们快步如飞,也只好自叹不如,只能彼此扶老携幼,相互搀扶着上了山。

除了踩高跷的队伍,还有步行的旱船、秧歌队,他们边舞动边穿越着拥挤的行人。只见一个个壮汉,头顶上有个架棍,上面站立着演员,这些演员都是浓妆盛服的儿童,个个威武华丽,这就是背阁的演员了。

浚县浮丘山广场的场地不大,一支支社火队伍拥挤而来。上午,在广场举行了“欢乐情·中国梦”第二届中国(鹤壁)社火大赛决赛展演。参赛的队伍多达80支,分别来自河南、河北、安徽、辽宁、广东、山西六省的民间社火高手,各展看家绝活。他们绝大部分是国家级表演队,进行别具一格的社火表演。整个社火大赛表演活动有舞狮、舞龙、花鼓、滑旱船、踩高跷、竹马、背阁等表演形式,场面盛大,精彩不断,美妙绝伦的表演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还有现场音乐伴奏人员的表演,他们拿着各式民间乐器,有节奏的吹着敲着打着,配合表演者幽默滑稽的表演,引来四周观众阵阵的掌声和笑声。民间表演就像在演大戏,一个接一个的表演将庙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表演者身披寿带,身着盛装,手持鲜花,面带微笑,精神饱满,鼓锤擂动、鼓声喧天,把新年的祝福送给在场的每个人。河北沧州舞狮队的表演引来阵阵喝彩,他们舞狮除运用转、甩、卧、跳、扑、咬、抢、挠、呼、躬、舔等传统动作表现狮子的各种神态外,又把沧州武术杂技的表演形式融入其中,施展立体直转、顶腰旋转等高难度动作,活泼欢畅的狮子表演,他们爬上爬下、摇头摆尾,时而气氛紧张、相互争斗,时而和气温顺、耳鬓厮磨,把狮子舞得活灵活现,虎虎生风。由广东南狮表演队带来的表演让观众大饱眼福,在铿锵的鼓点中,一头头狮子摇头摆尾,时而眨眼、时而跳脚,俏皮可爱的姿态逗乐了众多游客。随着鼓点的加快,狮子们闪转腾挪,登上一根根两米多高的梅花桩,高难度的精彩动作引得观众阵阵喝彩。由浚县新镇表演队带来的“跑马匹”表演,再现了原始的祭祀活动方式。表演者们头戴黄丝带,身着“虎皮”装束,手拿铁刀和铁铲,模仿骑马,对打、走场等动作,展现出丰收的喜悦。划旱船、背阁一个个精彩表演博得了过往群众的阵阵喝彩。

社火大赛评委组由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民俗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严格按照标准,对参赛表演团队的表演形式、表演内容、表演服装以及节目的挖掘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评,评选出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9名。

登上山顶俯瞰,除了寺庙建筑,就是狂欢的人海。阖城狂欢的美景让人感动不已。生活酿造出民俗,民俗滋润着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展风采,传承不断的民俗成为浚县一道靓丽的光景。

浚县古称黎阳,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远古的遗存、遗风在这片土地上延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每逢节日,人们齐聚一起,竞相献艺,场面热烈,蔚为壮观。然而,随着一些老艺人相继过世,一些传统的社火项目正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传承变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