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中国民协在山东诸城举办苏轼“中秋词”暨中秋文化研讨会

   刊发时间:2015-07-10  

9月28日,由中国民协主办,山东省民协、诸城市人民政府、政协诸城市委员会承办,诸城市委宣传部、诸城市文联协办的苏轼“中秋词”暨中秋文化研讨会在山东诸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苏轼、中秋诗词和民俗文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苏轼超然文化” ,赏评历代中秋诗词,颂扬博大精深的中秋文化。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选登如下,以飨读者。

 

“中秋词”所阐释的文化内涵

罗 杨(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苏轼的中秋词是诞生在诸城这块千年沃土上的不朽诗篇,是此地、此景、此情这种天、地、人之间千年际会的经典契合。因此,苏轼的中秋词成为历代中秋词中的佼佼者,有所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之说。

苏轼中秋词中渗透着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出睿智的人生理念。其洒脱浪漫的情怀,抒发出诗人以至我们民族对中秋的美好情感,其沁人心脾的韵律,不断拨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弦,这既表现出文化的属性,也是中秋的魅力。一个有文化传承、有诗意浪漫的中秋应该是一种温馨的文化仪式,应该是在咀嚼美味月饼的同时,回味岁月的流逝,仰望月光的遐想,遥寄亲友的情思。我们应像苏轼那样在月光下品味人生的玄妙,感受生活的真谛,把那一份份温暖的关怀,浓厚的思念传递给海角天涯的亲人们,在月圆之中悟出“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想象和文化韵味,而不能把吃月饼当成中秋节的全部。

 

唐人的重月传统与文化选择

张 勃(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教授)

 

 唐代人的中秋情怀体现为欣赏自然之美、珍惜韶华与渴望团圆。大唐是诗的国度、人人心中有诗意相关,对于大自然赐予的美,唐代人总是能够认真体会,用心赏玩,无论是月形、月色还是月亮升起后周边环境的改变,都被时人摄入他们的眼底心中,创作于当时的不少诗篇都描写了中秋夜的风光之美。令人身心愉悦的中秋之美,也令人产生良辰短暂、美景难再并进而哀叹生命易逝的焦虑与感伤。复杂的情绪叠加在一起,常将唐人导向珍惜韶华、享受当下的人生态度,这是生命意识在特殊场合里的觉醒和释放。由此,许多唐代人尽量延长赏玩月亮的时间,有的人甚至通宵不眠;或者在八月十五前后的日子都要赏玩。在我国,明月早已与思恋亲人、怀念故乡联系在一起。中秋月,更容易触动人们的心弦。对月思人,是许多唐人的中秋节活动主题,渴望团圆,则是他们萦绕难去的中秋情怀。

 但中秋节所蕴含的团圆内涵,由于现实生活中别离现象的普遍而越发浓厚,宋代以后,中秋节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除年节外最具团圆意味的一个节日。

 

中华民族的月亮情结

张士闪(山东大学教授)

    中秋节在我国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诸多中秋节习俗是孕育民族意象的温床。这些意象将月亮的自然景观与特定社会现象予以诗意化的处理,体现出一定的人生况味、人性深度与民俗心理,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与文化精神内质的核心部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表征符号。关注中秋节的历史与现在,关注中秋文化中官方、文人与民众的不同担当,可以更真切地感受、更准确地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八月十五的月亮总是令人浮想联翩,心生情愫,文人对于中秋文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风动云移,桂影婆娑,遥望一轮皎洁明月,古往今来几多文人雅士,举杯邀月之际,心动情移,留下诸多名篇佳句,由此形成了细腻温婉的文人叙事模式。他们通过对月亮的观赏、想象与摹写,获得一种神思超迈、逸兴遄飞的审美愉悦感。存在于他们心头的月亮情结,为其艺术创作提供了强烈的原动力。月之朦胧、阴柔、光润、神秘等光色特征,也悄悄浸染着这个民族的审美情趣。毕竟,有着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样全民性拜月习俗的国度举世罕见。

 

中秋文化苏轼符号

    刘清泉(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研究室主任)

    在中秋佳节歌咏明月的词中,苏轼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勇气,凸显个人的姿态、表达个人的情绪、融入个人的遭际,以遗世之清影、哲理之清思和浪漫之清醉的个性化线条为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涂鸦,超越时空,衍生发展,并在符号化的过程中形成密州苏轼符号或者中秋文化苏轼符号。

    在苏轼仅有的五首中秋词中, 《水调歌头》尤其受到推崇,认为此词一出,余词尽废。苏轼中秋词,常常凸显真实的自我,如“我欲乘风归去” 、“我醉歌时君和” 、“我醉拍手狂歌” ,即使不使用第一人称代词,也总有词人的清影浮现在我们眼前,如“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自我的清寂、自娱的清欢和自守的清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遗世独立的清影。苏轼中秋词中的理趣至清、至纯、至洁。 《水调歌头》的下阕议论明显,而上阕的议论则了无痕迹,蕴含了词人积极入世与消极出世、居庙堂之高与处江湖之远难以两全之意。

    苏轼中秋词中几乎篇篇有酒,酒香四溢,酒思飘逸,酒话连篇,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