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感恩、欢乐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 ,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在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到来之际,以“祈福、感恩、欢乐”为主题的中国·洞头七夕民俗风情节在浙江温州百岛洞头举行。8月1日晚,第九届洞头“渔家乐”民俗风情旅游节开幕式暨温州望海楼建楼1580周年纪念活动在望海楼隆重开幕。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洞头县委副书记、县长董智武,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叶永辉,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燕屏,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王锦强等出席了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七夕文化之乡”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楼——温州望海楼”授牌仪式。随后, 《千年之恋望海楼》 3 D实景史诗舞蹈在望海楼前上演。演出分千年回望、千年航标、千年功勋、千年之恋四个篇章,融汇古今,穿越千年,恢弘大气,唯美震撼,回顾了望海楼建楼历程以及重建之后焕发新颜,一展望海楼“气吞吴越三千里,名冠东南第一楼”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孩儿节、成人节、乞巧节
“七月初七天门开,七仙娘娘坐莲台,有花有粉请你来,保佑孩子快快长大免祸害……”这首童谣在洞头广为流传。在百岛之县——洞头,七夕还是传统的儿童节、成人节,这在当地已延续传承300多年,之间从未间断。七夕民俗风情节现场活动于8月2日在洞头县东屏街道隆重举行,东岙七夕广场的“祈愿七夕”活动不仅有成人礼祭拜仪式,还有专门为16虚岁以下少年祈福仪式,让人们感受了别样的海岛“成人节” 。
洞头海岛七夕节是洞头县民众于农历七月初七设置七星亭、祭拜七星夫人为孩儿祈福和举行成人仪式的传统节庆活动。七星夫人又称七仙女、七星娘,即民间传说中的王母娘娘的七仙女。在洞头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七仙女关心民间疾苦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玉皇大帝听闻神仙上奏人间糟蹋五谷,导致洞头海岛闹饥荒,于是下旨让这一带三年大旱五谷不长。七仙女下凡,从老渔伯口中得知真相,七仙女用米粉做成“人形馃” ,帮人们度过这一劫。于是人们把这种馃叫做“巧人儿” , 16岁成丁也沿袭了下来。成人礼的祭拜,一般在七夕节的下午,厅桌摆到门口,摆上“七星亭” 、“巧人儿”等供品。仪式结束,意味着孩子就长大成人,以后不用给“压岁钱”了。
傍晚时分,成人仪式正式开始。在东岙村内,笔者看到,但凡有16虚岁以下孩子的人家,都在门前摆上七星亭、“巧人儿”馃、红丝线挂件以及荤素菜肴等贡品祭拜七星夫人。家里如果有16虚岁的孩子,还要增加熟公鸡、寿龟、红圆等供品。在主会场的总祭拜仪式上,刚满16虚岁的少年在村中最有威望的长者主持下宣誓成年。长者们还为未满16虚岁的孩子挂上保佑平安的挂链,为他们祈福平安。为孩儿祈福和举行成人仪式,有益于培养青少年的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七夕文化、学术研讨
今年初,中国民协开展“我们的节日”专题活动,针对“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研。7月2日,中国民协专家组8人抵达洞头县,实地考察了东岙村,走访了百姓人家,听取了申请汇报,并召开了论证会。
三百多年来,“七夕”成年礼成为独具海岛民间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习俗。2009年,“洞头海岛七夕节”列入浙江省“非遗”名录,东岙村被列为温州市“非遗”项目传承基地。
在明清之际,在闽南形成的七夕节“作十六”成人礼至今盛行于台湾台南市开隆宫,与洞头七夕节成人礼出自同一源头。为此,今年的七夕节,举行了“海峡两岸七夕文化与成人礼研讨会” ,这对于加强海峡两岸文化认同与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8月3日,由中国民协、浙江省文联、温州市文联、洞头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海峡两岸七夕文化与成人礼学术研讨会在洞头县举行,罗杨作主题发言,中国民协、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台湾东华大学、静宜大学,浙江省文联、温州市文广新局、温州市文联等单位的50余名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围绕海峡两岸七夕文化与成人礼这一主题作了深入的研讨。
研讨会由中国民协副主席曹保明主持。研讨会上,邱国鹰、陈勤建、刘惠萍等九位专家就七夕文化与成人礼的历史沿革、各地不同习俗传承变迁,给出了各自的深刻分析和精辟论述,认为七夕成人礼的实践能够在当代社会中补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某些缺陷,成为青年人独立人格养成以及社会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包含着自然的时间过程与人们对应自然时间所进行的种种时序性的人文活动,既有自然属性又有人文属性,体现了自身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生动性。研讨会前,与会人员专程考察了洞头的七夕文化情况,并参加了洞头县东屏镇七夕祈福集体祭拜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