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侧记 屈原故里端午民俗季

   刊发时间:2015-07-10   朱芹勤

“时维端阳,岁次甲午。风调雨顺,物殷俗阜;国泰民安,鸾翔凤翥。灵秀湖北,九省通衢群贤至;大美宜昌,三峡门户诗城浮。挂艾蒿,包香粽;喝雄黄,悬菖蒲……龙舟待发,贡品为祭……” 5月30日,随着《祭屈原文》的诵读声, 2014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暨祭祀仪式拉开了序幕。

本届端午文化节以“中国端午、诗意宜昌”为主题,重在纪念屈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屈原故乡传统民俗。在屈原故乡秭归县,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屈原文化氛围。屈原的《离骚》 《山鬼》等作品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先河,屈乡的人民也热爱诗歌,民间唱诗成风,屈原的出生地乐平里在明清时期就已成立骚坛诗会——被称为“中国第一农民诗社” 。如今,秭归已有骚坛诗会、丹阳诗会、夕阳红诗会、楚风诗会等诗社20多家,社员300多人,乐平里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国诗歌之乡” ,端午诗会也成了当地农民诗人每年最隆重的节日。

屈原是在端午这天投江殉国,楚国人民曾划船数日沿江打捞。为纪念他,屈原故乡的人民每年在端午节都要举行游江招魂、赛龙舟等活动,并一直是端午节活动的重点。今年的游江、赛龙舟活动格外吸引人,来自全国各地、海内外的数千人聚集长江边共祭屈原,有22条龙舟、 3条花船参加了这一盛大仪式,其中来自秭归本地的12条龙舟展开了包括500米直道竞速和5000米环绕追逐的竞赛项目。祭祀仪式中,徐家冲岸上黄色的招魂幡连绵成片,迎风飘动,港湾上大小龙舟排列有序,神采奕奕,整装待发,场面宏大壮观又庄严肃穆。整个仪式包括请龙头、念诵祭文、进献礼品、龙头披红、龙头点睛、奠酒叩拜、龙头入水、游江招魂等仪程,是一场规模盛大、规制完整的祭祀活动。尤其是游江招魂中那三只花船,再现了屈原投江后,他堂妹屈幺姑沿江寻找、最终感动神鱼驮尸来还的民间传说。伴随着花船上屈幺姑声声“我哥回哟”的急切呼唤,江边响起哀怨低回的招魂曲,“我哥回哟! ”“我哥回哟! ”亲切的呼喊声回荡在江面上,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和追思中,崇敬之情油然升起。

端午节挂艾蒿、洗艾浴、包粽子、赛龙舟,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传统习俗。但秭归的端午习俗有自己的特色。秭归人过端午,从农历五月初五持续到五月廿五,称初五为头端午、十五大端午、廿五末端午,有“端午大过年”之说。在头端午,人们采摘艾草菖蒲悬于门上,包粽子、煮蛋、喝雄黄酒。大端午是出嫁女回家省亲的日子,这天娘家会备办丰盛的酒菜等待出嫁的女儿带着女婿回来团聚、祭拜祖先。“姑娘回娘家,双角像杨叉,三步并做两步走,喜鹊叫喳喳。进门一扑趴,叫声爹和妈,娘问女儿吃点儿啥,糯米打糍粑。 ”这是当地民歌对女儿端午归宁情形的描述。但当地的出嫁女往往在节前就回来,与娘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泡雄黄酒,边做家务边话家常,说说笑笑,喜庆端午。这期间也举行划龙舟、投粽子、办诗会等活动,一直持续到末端午。末端午这天,设“稻场娱乐”喜庆夏收,由一家或数家牵头组织全村乡邻亲友一起娱乐,吹拉弹唱、跳花鼓戏、舞狮划旱船,有兴则玩个通宵。至末端午“送神船”完毕,端午节才告结束。划龙船是秭归人过端午的盛事,全民参与,老少皆乐,南宋陆游有诗云“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 ”说明秭归这种独特的端午文化有悠久历史。各乡镇都备有龙船,多自行打造,大小不一,形式各样,大的坐42人,小的坐20人;赛法也多,两舟赛、多舟赛、拖艄赛、直划赛……当地人“宁荒一年田,不输一年船” ,显示了屈乡民众对端午各种传统习俗的固守和重视。与别处划龙船不同的是,秭归的划龙船活动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蕴,他们是从长江南岸出发,到北岸屈原祠为终点,象征屈原魂归故里。划龙船前会唱当地的民歌或号子热身,长江三峡一带因水流湍急船行险恶,其船号子往往急促高亢、雄浑有力,唱这种号子热身,不仅能很快调动起参赛选手的激情斗志,而且使秭归的划龙舟带上明显的地域色彩。

本届端午文化节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异彩纷呈。从5月29日到6月2日,在宜昌市及秭归县,共举行了“屈原故里·诗意宜昌”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颁奖暨端午诗会、 2014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暨祭祀仪式、龙舟竞赛、中国端午习俗图片展、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展演、“诗在民间”诗歌朗诵、“根的记忆”台湾屈家故里行等多项活动。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军出席了本届端午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