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一场古老的驱疫降福、祈福禳灾、消难纳吉的祭礼仪式,拉开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郊汉族“平话人”聚居区江南区扬美古镇“上水节”的序幕。
在扬美古镇古戏台正中央,一张八仙桌香案供奉龙头,众师公在锣鼓唢呐伴奏乐中,不停绕梯形座幡间上上下下、前后穿行,以请师、召龙、走龙、请神等仪式为民虔诚祈福。礼毕,祭师捧着龙头在香火引导下来到江边,将龙头安放在八仙台座上,用活鸡冠血点龙眼。四周鞭炮齐鸣,两名童男童女,走下码头,将盆里的两条鱼抛入邕江放生,师公祭师挥手,众人则将手里的粽子、糍粑等食物抛入江中祭祀河神,然后长者给参与比赛的龙舟点睛,一条条龙舟如离弦快箭驶向江中,江岸上下呼声四起。
平话是一种特殊汉语方言,“平话人”从中原进入广西已有960年历史。人们习惯把“平西村”人讲的话叫“平话” ,讲平话的人叫“平话人” (又称为“蔗园人” ) ,平话人以江南区平西村亭子为中心沿邕江上下向外拓展,南宁市江南区有30多万人以平话为母语,特有“上水节” 、“敬老节” 、“伏波诞”等习俗。而“上水节”为“平话人”搭建了展示族群智慧、经验、勇气和文化记忆的绝佳平台。
这边汉族“上水节”仪式还在进行中,仅一江之隔的对岸壮族下楞村古老的壮族“龙舟节”民俗盛宴已然开台。在下楞村“一街八巷九码头”之一的祥集巷古老的码头上,壮族师公点起香火,击打锣鼓,吹奏唢呐,近百名扒龙船好手双手握住近20米长的龙船,随着号令闭气、沉肩、下蹲、提拉、起身、托举、压肩、行走,动作娴熟,一气呵成,震撼的气势引来一片欢呼声。下楞村的壮族龙船狭长形如柳叶,约20米的长度,从比较狭窄的街巷到河面码头很陡,抬龙舟过程中,如果哪个龙舟手身体离开龙舟就不能参加比赛,这一习俗延续至今。仪式从“祭龙、点睛、摆头、翻身、下水”开始。“摆头、翻身、下水”是最难的环节,需要众人高度凝神协力才能做到动作不差分毫。
千百年来下楞村壮族“龙船节”的最大看点是分男子组、女子组的赛制,而最大特点是进行“逆水行舟”比赛,比赛的江段水底暗礁乱石形成湍急的激流,对龙舟形成极难控制方向的冲力。从祖辈定下的出发点到终点有1500多米,以巷为单位进行三轮比赛,时长三四个钟头才能定胜负。恶劣的参赛环境和冗长的比赛时间造就了下楞村壮族人“逆水行舟、奋勇争先”的坚强意志和不怕苦、不服输的性格。获得比赛冠军的扛着猪头举着奖金游街串巷接受喝彩;排名最后者胸前挂着猪尾巴,走在冠军队伍后面同样手舞足蹈。傍晚时分以巷为单位的龙舟节“百家宴”在浓烈的节日气氛中进行,醉人的龙舟节美食伴着欢声笑语一派醉人景象。
夜晚的江面上,弯月初露,由老幼妇孺精心扎制的数千个河灯在两公里长的八个码头同时被点燃下水,河灯星星点点,带着祈福和感恩悠悠漂向远方。下楞“龙舟节”的高潮是“跨天桥”祈福仪式。“福桥”由家家户户集中八仙桌、板凳扎高约6米的梯形而成。祈福仪式有“开坛舞” 、“公曹舞” 、“走罡步” 、“踩花灯” 、“跨天桥” 、“撒福米” 、“收坛舞”等, 16个年纪60岁左右的师公健步在“福桥”舞动,节奏随着激越的八音击乐和纷飞的炮竹烟花,将古傩舞神秘的肢体语言和扣人心弦的高难度跨越表演结合,将人们的节日祈愿推向极致。下楞“龙舟节”以其强大的民俗文化品格魅力,传递着一种凝心聚力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中国民协副主席韦苏文、副秘书长周燕屏等领导和专家参加了广西端午节龙舟竞技的调研、采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