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指示精神,推进白马人民俗文化的研究保护,促进活态传承, 3月5日至6日,第一届中国(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第二届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研讨会在甘肃文县举行,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军出席并授予文县“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称号。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原副主任常祥霖、中国民协研究部主任侯仰军在研讨会上就“非遗法不能转基因” 、“如何持久保护、传承白马人民俗文化”作专题发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文联等单位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研讨会,为白马人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出谋划策。
白马人又被称为白马藏族,主要生活在甘肃省文县铁楼乡,四川省九寨沟县、平武县一带,人口约2万人。由于白马人在语言、服饰、歌舞、信仰及生活习性等方面都与藏族有较大差别,许多学者认为是古代氐人的后裔,至今传承着浓郁的古氐遗风。铁楼乡草河坝、石门沟、案板地三村已入围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古朴独特的白马人舞蹈“池哥昼”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研讨会上, 17位专家学者作了交流发言。大家认为,白马人的传统民俗文化充满活力,富有生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它是人类苦难的真实记录,人类历史的标本,人与自然关系的教科书,人与人关系的教科书,需要全面保护。既要保护白马人世代生活居住的古村寨,还要留住原住民,传承其独特的民俗文化。要持久保护、传承白马人的民俗文化,就要进行站得住脚的学理研究,进行文化定位。在追寻历史、进行白马人族源问题研究的同时,更要对其精神归属进行研究。白马人生活的地方山高沟深、交通闭塞,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在古代又长期处在汉藏文化的缝隙中,但他们依然乐观、幽默、坚强。有人说“岷山万丈秋高过,白马藏歌比秋高” ,白马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黄发白首齐醉舞” ,“携手踏歌程复程” ,白马人的音乐、舞蹈种类很多,不管在劳作当中还是在劳作之余,不管逢年过节还是平常生活,都离不开歌舞,歌舞是其生活离不开的内容和精神寄托。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观看了展现白马人劳作、生活、婚嫁等民俗文化的歌舞剧《白马·印记》 ,专程前往铁楼乡草河坝参加白马人民俗文化体验活动。白马人迎宾仪式、二牛抬杠、情歌对唱、池哥昼表演、山歌对唱、手工艺及铁器制作工艺展示、农耕文化体验、十二相表演、婚俗文化体验、祭祀活动表演、水磨体验、琵琶弹唱等十余种与白马人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生产劳作、民居建筑、婚庆、习俗、歌舞、服饰、传统工艺等民俗文化相关的鲜活场景,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尽情体验了白马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崇拜自然的独特习俗。
本次研讨会为文县进一步做好白马人民俗文化的挖掘、研究、保护、开发、利用,使白马人民俗文化成为陇南文县一张靓丽的名片,进而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