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间剪纸艺术基层文艺工作者培训班在甘肃庆阳举行

   刊发时间:2021-10-25   作者:高寒

10月18日,由中国民协主办,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甘肃省民协、庆阳市文联联合承办的“全国民间剪纸艺术基层文艺工作者培训班”在甘肃省庆阳市开班。培训汇聚了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各种风格流派的50名剪纸艺术创作者,是剪纸艺术跨地域交流、切磋的难得机遇。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任徐岫鹃,甘肃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马青山,庆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宋树红,庆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胡正平出席开班仪式。开班式由甘肃省民协常务副主席杜芳主持,宋树红致欢迎辞,徐岫鹃做开班动员。

 

徐岫鹃表示,庆阳是民间艺术的一块宝地,庆阳剪纸作为陇东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庆阳剪纸老一辈的艺术大师祁秀梅、刘桃儿、彭粉女等,她们的作品在中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时期,庆阳地区的新生代剪纸艺术家们也是人才辈出,百花齐放。希望来自全国各地的剪纸艺术家们,汇聚在庆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汲取养分、学习交流,把美好的理想和激情化为学习的动力,自觉做到学而信、学而行、学而用。

 

开班仪式后,邱运华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为主题,为全体学员作了首场专题辅导报告。报告详细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两个相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邱运华表示,民间文艺界要顺应时代变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传统文化、传统技艺与新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相结合”的思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民艺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付德雷以《保护·传承·创新·衍生——传统工艺振兴路径问题的思考》为题,阐述了传统工艺的“衍生”问题,提出培育民族工艺品牌,重塑民族的工艺意象,着力点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梳理和运用。

 

甘肃省民协理事、平凉市民间剪纸艺术研究会会长何霞以《学习陇东剪纸 探索民间剪纸的学习方法》为题,详述了陇东剪纸的制作特点、题材及其历史文化渊源,分享了其学习剪纸艺术的经历和心得体悟。

 

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副教授郭庆丰以《无可替代的语言 无法返回的乡间》为题,以陇东剪纸为例,介绍了民间美术生命与繁衍的主题、观物取象的符号和源远流长的图腾。

 

在集体讨论和创作交流环节,学员们分别介绍了各自剪纸流派的风格与特点,分享了创作中的动人故事,并进行了现场创作。交流现场气氛热烈,一张张彩纸幻化成灵动、精美的剪纸艺术品,相映成趣,展现了精湛的剪纸技艺和民间艺术的魅力,促进了不同地区剪纸艺术创作者的交流共进。

 

10月20日,根据国内疫情最新发展态势和中国民协、庆阳市政府疫情防控要求,为从严从紧做好培训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线下培训安排暂时中止。培训原定安排陇东学院文学院三级教授、副院长徐克瑜主讲《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解读》,中国民协理事、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王红川主讲《剪纸造型的形式美法则》和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张西昌主讲《纸上风华:纸艺术及其相关思考》等课程,以及培训结业仪式将以线上形式另行安排。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代表,在中国的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的群众基础,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是劳动人民人生志趣和生活憧憬的结晶。本次培训聚焦提高基层剪纸艺术工作者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眼界,有助于推动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扶植扎根乡村的民间美术,推动民间文艺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