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协 “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专家组再次赴河南考察

   刊发时间:2017-01-04   程建军

7月21日至24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程建军、中国民协副秘书长张志学、北京大学教授陈连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中国民协研究部主任侯仰军、副调研员李建平等组成的“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专家组冒酷暑再次赴河南考察调研。

此前,专家组已对河南荥阳、方城、南阳等地的丝路源头文化进行过一次深入调研,积累了十分有价值的丝路文化资料。

河南是丝路文化鼎盛时期的重要区域。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项目,河南境内就有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4处申遗点,简称“一城一门一关一道”。专家组此次赴河南考察,主要是围绕丝绸之路东端这四个申遗点进行,同时还考察了与丝路文化关联密切的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天子驾六车马坑、洛阳民俗博物馆以及唐代天堂、明堂遗址博物馆,考察了三门峡虢国博物馆,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和灵宝秦函谷关遗址。

“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是国家财政扶持的文化艺术发展一级项目,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策划实施的配合经济社会发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文化建设工程。

丝绸之路第一城——汉魏洛阳城

汉魏洛阳故城,是中国周、汉、曹魏、西晋、北魏都城。现存遗址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世界文化遗产。故城遗址位于今洛阳市区城东15公里偃师、孟津相邻处,伊洛平原中心地区,北依邙山,南逾洛水,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西周初营建洛邑,在此筑城,称成周。因城在洛水之北,战国时称洛阳。秦为三川郡。西汉刘邦初都于此,后迁关中。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在此定都,改洛阳为雒阳。其后曹魏定都时复改为洛阳。西晋亦以此为都。北魏孝文帝十八年(494年)自平城迁都于此。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在今洛阳市区处建东京城,故城遂沦为废墟。因该地在汉魏两代最为繁盛,故史称汉魏洛阳故城。

汉魏洛阳故城前后延续使用近1600年。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先后以此作为国都,都城史长达540年以上,周汉晋魏风云际会,40余位帝王之家,是中国古代到中世纪的社会形态及文化形态转变的重要时期。罗马帝国与古中国的仅有4次交往,有3次都是来到了汉魏洛阳故城中,这座城市见证了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开始以及陆上丝绸之路第一次延伸到欧洲的过程。北宋时期,文学家司马光路过汉魏故城时,面对对这座城市悠远、辉煌的历史曾经发出了:“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慨叹。

丝绸之路第一门——隋唐洛阳城定鼎门

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三月,正式启用于隋大业二年(606年)正月,

隋炀帝成为第一个通过定鼎门的中国古代帝王。之后,定鼎门相继被唐、后梁、后唐、后周和北宋定为洛阳外郭城正门。此外,定鼎门还是隋唐东都洛阳西通西京长安,南通江都的要津。文献记载,定鼎门隋时称建国门,唐时称定鼎门,五代至宋仍唐称。

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金石匏革之声,闻数十里外。弹弦擫管以上,一万八千人。大列炬火,光烛天地,百戏之盛,振古无比。自是每年以为常焉”。从一开始,“万国来朝”就是一场盛大的表演。

隋炀帝初,在定鼎门外设四方馆,四方馆,东方称东夷使者,西方叫西戎使者,南方为南蛮使者,北方是北狄使者,各一人,用于接待各番国来使和处理互市事务。在这里还经常举办盛大的集会,向外国的君长和使节夸耀中国的富强。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定鼎门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洛阳城的代表性遗存,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展现了唐代都城城市文化的礼制特征及其影响力,并与丝绸之路上繁盛的商贸往来具有密切关联,是公元7 ~ 1 0 世纪丝绸之路东方起点都城洛阳的主入口及街区遗址。

丝绸之路第一关——新安汉函谷关

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新安汉函谷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位于今新安县城东500米处的东关村,是由灵宝秦函谷关东迁而建。汉函谷关的建立在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杨仆徙关”典故。《汉书•武帝纪》载,西汉楼船将军杨仆其祖籍新安县铁门镇玉梅村,远离京都,去“秦关”三百里,虽屡立战功,功勋卓著,被汉武帝拜其为楼船将军,但耻为关外民不能封候,杨仆上书武帝,以家财为资徙关东移,武帝意亦好广阔,应允,乃废“秦关”为弘农,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迁后仍然用原名,史称汉函谷关,也称汉关。距今已有2100余年。

丝绸之路第一道——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崤函古道遗迹位于河南省陕县硖石乡车壕村西南约2000米,距三门峡市36公里,为古代中原通往关中的咽喉,是东至洛阳西达长安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国古丝绸之路上一处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存。春秋时期著名的秦晋之战在此鏖兵,唐代大诗人杜甫夜宿于此,目睹官兵抓人、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写下了著名诗篇《石壕吏》。2006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丝绸之路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崤函古道是其唯一道路遗产。

考察掠影:

考察洛阳唐宝斋三彩博物馆

考察孟津唐三彩作坊

考察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唐墓壁画中驮运丝绸的骆驼

考察陕州区人马寨民办博物馆

陕州澄泥砚

陕州捶草印花

考察陕州捶草印花

陕州南沟村地坑院剪纸

考察工作在灵宝秦函谷关

考察工作圆满结束!